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风后上肢康复的动作观察

系统综述问题
我们试图比较,与其他干预措施或无干预措施相比,动作观察对改善中风患者手臂和手掌功能的效果。

研究背景
中风是造成全球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中风患者手臂移动困难,这给他们的日常活动带来不便,并降低其日常活动的参与度。动作观察(Action observation, AO)是为肢体康复而提出的一种物理康复方法,中风幸存者可以通过视频或者亲自观察健康的个体执行一个动作,跟随着或不跟随实施相同的动作。采取这个安全的方法不需要昂贵复杂的设备,并且极少需要治疗师的监督。研究表明,AO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执行相同动作时激活的区域相似,并且可能有助于中风后的运动康复。

研究特征
我们检索到12项研究,纳入478名中风后受试者。多数试验使用系列视频和AO,当训练课程难度逐渐增加或当参与者感到任务容易实施时,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入一些形式的体力活动。证据检索至2017年10月。

主要结果
试验评价了与其他干预或没有干预相比,使用AO是否可以提高受试者手臂和手掌的功能,并发现AO疗法可以提高手臂功能(8项试验)和手掌功能(3项试验)。

证据质量
我们将证据的质量评级,手部功能的证据质量为中等,手臂功能和对日常生活活动的依赖性的证据质量为低质量,运动表现和生活质量证据质量为极低质量。因为无论是在比例或是强度方面都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受试者可安全地参与AO。由于受试者数量有限,研究质量低,试验的细节报道不详,每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有限。

研究背景

AO是一种物理康复方法,可通过激活镜像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可塑性,从而促进中风患者的运动康复。

研究目的

评价动作观察是否能增强中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表现和皮质活动。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 卒中组试验注册库(Cochrane Stroke Group Trials Register; 2017年9月4日最后一次检索),Cochrane 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2017年10月24日),MEDLINE(1946年至2017年10月24日),Embase(1974年至2017年10月24日)和另外五个数据库。我们也检索了注册试验及参考文献列表。

纳入排除标准

在中风后患者中实施单独的AO或联合体力活动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是上肢的运动功能。次要结局包括对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的依赖性,运动表现,皮质活动,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系统综述作者根据事先定义的文献纳入标准独立筛选试验,提取资料,评估偏倚风险,并使用GRADE评估证据的质量。系统综述作者联系了试验作者以澄清和咨询缺失信息。

主要结果

我们共纳入12项试验,包含478名受试者。许多试验显示存在高偏倚风险,而其他一些则由于报告不详而偏倚风险不清。根据GRADE评级的评价结果,多数结局指标的的证据质量低,手部功能的证据质量中等。大多数研究在AO后加入了一些形式的体力活动。主要结局: AO对手臂功能有轻微的显著影响(标准化差异 (SMD) =0.36, 95%CI [0.13, 0.60]; 8个研究; 314名受试者;低质量的证据); 对手掌功能有较大的显著影响(均数差 (MD) =2.90, 95%CI [1.13, 4.66]; 3个研究; 132名受试者;中等质量的证据)。次要结局:AO对ADL有较显著的影响(SMD= 0.86, 95%CI [0.11, 1.61]; 4个研究,226位受试者;低质量的证据)。我们不能合并其他次要结局以提取证据。只有两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且没有发现显著的AO的不良反应。

作者结论

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与任何对照组相比,AO在改善中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依赖性方面是有益的; 但是,我们认为证据的质量很低。我们认为AO对手掌功能的影响较大,尽管证据质量中等,但这似乎与临床无关。因此,我们对这个效应估计值持保留态度,因为结果可能会因未来的研究而改变。

翻译笔记

译者:梁素瑞。服务单位:香港中文大学考科蓝香港研究中心(Cochrane Hong Kong) 职称:博士研究生。 审校:刘旭 香港中文大学考科蓝香港研究中心(Cochrane Hong Kong)。

引用文献
Borges LRDM, Fernandes ABGS, Oliveira dos Passos J, Rego IAnanda Oliveira, Campos TF. Action observation for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8. Art. No.: CD011887. DOI: 10.1002/14651858.CD011887.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