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序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和口服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

研究背景

脊髓灰质炎主要影响未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五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导致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疫苗可在体液(也称为体液免疫)和肠粘膜免疫中提供对该病的防御(抗体)。与脊髓灰质炎有关的瘫痪是由野生脊灰病毒(wild polio virus, WPV)引起的,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由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 vaccine, OPV)中减弱的活疫苗病毒引起的。自问世和广泛使用OPV和灭活脊灰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以来,野生脊灰病例数量急剧下降。然而,与OPV有关的瘫痪病例目前比与WPV有关的病例更为常见。自2016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建议,在儿童接受OPV之前,他们必须至少接种一剂IPV,主要是为了限制与OPV有关的瘫痪病例的发生率,直到全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

系统综述问题

包括IPV和OPV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方案是否像OPV或IPV单独使用一样有效和安全?

研究特征

我们检索了科学研究数据库,发现有21项研究可纳入本综述。研究纳入16项随机试验,共6407名婴儿,另外一项研究对28330名婴儿进行了跟踪研究,另外四项为全国性研究。

证据质量

我们评估了所纳入的证据,以确保我们确信这些效果是真实的,并且不会随着增加更多的证据而改变。总体而言,证据质量被判断为低到中,但对于某些结局来说,质量极低。

主要研究结果

IPV-OPV与OPV相比,可使与OPV相关的瘫痪病例减少54%至100%,而不影响疫苗接种覆盖率、严重不良事件的数量和体液免疫。然而,它可能会恶化某些类型的脊髓灰质炎的粘膜免疫。

IPV-OPV与IPV相比,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有很小或甚至没有差别,在具有保护性体液免疫的人数上可能有很小或甚至几乎没有差别,可能会增加中和抗体,并可能改善肠道粘膜接种疫苗的人的免疫力。

三剂IPV后使用OPV似乎与两剂IPV后跟OPV,对于有体液和肠道免疫保护的人数没有区别。

作者结论

与OPV相比,IPV-OPV的主要潜在获益是可能减少与OPV有关的瘫痪情况。在根除脊髓灰质炎的最后阶段,这可能是一种更负担得起的IPV选择,从而减少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研究背景

脊髓灰质炎主要影响未接种疫苗的五岁以下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瘫痪甚至死亡。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 vaccine, OPV)含有减毒活病毒,在极少数情况下,这种病毒可导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瘫痪(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APP)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这是由于在长时间复制后获得的神经毒性所致。自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后来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问世以来,由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wild polio virus, W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已大幅下降,然而,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的瘫痪病例目前比与WPV相关的病例更频繁。因此,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议在常规接种OPV之前至少接受一次剂量的IPV,以减少VAPPs和VDPVs,直到消灭脊髓灰质炎。

研究目的

评估与OPV或IPV单独相比,连续IPV-OPV免疫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检索策略

2019年5月,我们检索了CENTRAL、MEDLINE、Embase、14个其他数据库、三个试验注册库和四个不良反应报告的网站。我们还检索了已确定的研究的参考文献、相关综述并联系了作者,以确定其他参考文献。

纳入排除标准

单独使用IPV、OPV或非序贯IPV-OPV组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准RCTs,前后对照研究,全国性的非对照的前后研究(uncontrolled before-after studies, UBA),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 ITS)和对照ITS比较序贯IPV-OPV方案(一个或多个IPV剂量之后使用一个或多个OPV剂量)。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学程序进行系统综述。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21项研究:16个RCTs涉及6407名健康婴儿(年龄范围:96至975天,平均382天),一项ITS涉及28330名婴儿,四项全国性研究(两项ITS,两项UBA)。在高收入国家进行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美国有五个,英国有两个,智利、以色列和阿曼各有一个。其余六项RCT是在中等收入国家进行的;中国、孟加拉国、危地马拉、印度和泰国。我们对所有纳入的RCTs进行了评级,结果显示,随机化的偏倚风险较低或不明确,大部分存在高或不明确的失访偏倚风险,一半存在高或不明确的利益冲突风险。几乎所有RCTs在其余领域中的风险都很低。ITS和UBA主要被认为在大多数领域存在低风险。

IPV-OPV与OPV

在减少WPV案例数量方面,IPV后使用OPV方案是否优于单独OPV(极低质量证据),目前还不能确定;然而,它可能减少54%至100%的VAPP病例(三项全国性研究;低质量证据)。IPV-OPV和仅OPV方案之间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几乎没有差异。风险比(risk ratio, RR)=1.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6,1.06];一项ITS研究;低质量证据)。同样,两种方案之间的严重不良事件数量(serious adverse events, SAEs)(RR=0.88,95%CI [0.46, 1.70];4项研究,1948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或具有保护性体液免疫P1(中等质量证据),P2(对于研究最多的方案;两剂IPV后使用OPV;低质量证据)和P3(低质量证据)的人数几乎没有差别。

与三价OPV相比,两剂IPV后使用二价OPV(IIbO)可能会降低P2中和抗体的数量(中等质量证据),但对P1或P2中和抗体的IIO方案或OPV单独使用没有什么影响(低质量证据)。与OPV相比,IIO和IIbO方案都可能增加P3中和抗体(中等质量证据)。在OPV激发后,由于P1(低质量证据)、P2和P3(中等质量证据)的粪便排泄增加,它也可能导致粘膜免疫力降低。

IPV-OPV与OPV

在减少WPV病例数方面,IPV-OPV是否比IPV更有效尚不确定(极低质量证据)。没有关于VAPP案例的数据。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IPV-OPV和OPV方案对有保护性体液免疫的人数(低和中等质量证据)有区别。与OPV单独相比,IPV-OPV方案可能会增加P1中和抗体的平均滴度(低到中等质量证据),但对P2和P3滴度的影响并不明确(极低和中等质量证据)。

用IIO和IIOO序列激发OPV后,IPV-OPV可能减少P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粪便排泄的人数(中等质量证据),也可能会减少P2的数量(低质量证据),但不会减少P1的数量(极低质量证据)。两组方案之间的SAEs数量(RR=0.92,95%CI [0.60,1.43];2项研究,1063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可能差别不大或没有差异。

P2保护性体液免疫和P2中和抗体患者的数量在大多数没有P2成分(例如bOPV)的序贯方案与单独使用三价OPV或IVP(中等质量证据)相比,前者可能较低。

IPV(3)-OPV与IPV(2)-OPV

一项研究(137名受试者)显示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三剂IPV后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两剂IPV量后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在P1(RR=0.98, 95%CI [0.93, 1.03], P2(RR=1.00, 95%CI [0.97, 1.03]或P3(RR=1.01, 95%CI [0.97, 1.05]防护体液和肠道免疫的人数上存在差异;全都为中等质量证据。然而这项研究没有报告其他结局。

作者结论

与OPV相比,IPV-OPV可降低VAPP,而不影响疫苗接种覆盖率、安全性或体液反应,除了P2序贯方案没有P2成分,但会在某些脊髓灰质炎血清型的OPV激发后增加脊髓灰质炎病毒粪便排泄。与仅使用IPV方案相比,IPV-OPV对SAE可能区别很小或没有区别,可能对具有保护性体液免疫的人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可能会增加中和抗体,并可能减少OPV激发后某些脊髓灰质炎血清型的粪便排泄。

对于保护性体液免疫,使用三剂IPV作为IPV-OPV方案的一部分,似乎不会优于两剂IPV 。

在从OPV过渡到仅使用IPV免疫方案期间,序贯方案似乎是一个符合世卫组织(WHO)当前建议的合理选择。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化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政策,减少国家间的不平等。

翻译笔记

译者:赵洁(Cochrane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3年3月2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Ciapponi A, Bardach A, Rey Ares L, Glujovsky D, Cafferata ML, Cesaroni S, Bhatti A. Sequential inactivated (IPV) and live oral (OPV) poliovirus vaccines for preventing poliomyelit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12. Art. No.: CD011260. DOI: 10.1002/14651858.CD011260.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