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患者是否应该在入院前或入院后进行降温以降低体温?

系统综述研究问题

我们评价了当前可用的证据,以回答与入院后开始降温相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接受早期降温是否会影响生存和脑损伤的问题。早期降温是指在现场由救护人员、护理人员或医生对患者进行迅速降温。我们在本系统综述中纳入了7项符合Cochrane要求的研究。

研究背景

研究人群

本系统综述涉及因心源性猝死而接受基本生命支持的人群。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和随后的血液循环停止。如果这些人没有接受早期的心肺复苏术,那么他们的脑细胞就会开始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随后他们就会死亡。如果基本生命支持成功,一种可能有助于防止进一步细胞损伤的治疗形式是将体温降至32°C至36°C数小时。这种疗法已被证明有利于减少脑损伤,并在国际指南中被推荐用于治疗心源性猝死后复苏的人群。

干预

开始降温的最佳时机尚不清楚。本系统综述比较了入院前开始降温治疗的受试者与入院后开始降温治疗的受试者。

结局

干预的效果通过生存和脑损伤以及副作用、生活质量和住院时间来衡量。

检索日期

我们于2015年3月完成了系统综述的检索工作。

研究特征

纳入的7项研究共有2369名受试者,比较了入院前后的降温效果。研究的受试者平均年龄在59至68岁之间,其中大多数是男性。未纳入试验的受试者通常是有外伤、患有绝症、生命自然结束、怀孕和体温已经较低的人。

研究资金来源

所有7项研究中有2项得到了医疗行业的资助,4项得到了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资助,1项研究没有得到任何资助。

主要研究结果

没有研究发现任何证据表明院前降温与院内降温相比有获益。然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研究中,相关数量的受试者根本没有根据指南接受院前降温或院内降温或降温。其原因没有明确说明。对受试者进行降温的决定是否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无法得到可靠的回答。纳入研究的正确设计和实施值得关注,因此为避免产生误导性解读,我们没有合并单一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接受院前降温的成年受试者在入院前其心脏再次停止跳动的可能性稍高一些。

证据质量

许多纳入的研究作用有限,因为其侧重于院前降温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而没有特别强调降温疗法。导致证据质量降级的其他因素是,信息来自不同的研究人群和实施院前降温的时间点不同。此外,研究中存在偏倚风险。单个研究的质量为中等。综上,回答我们系统综述研究问题的证据质量极低。

作者结论: 

目前,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清楚解释,与院内诱导降温相比,院前诱导降温的获益或有害影响。此结论基于极低质量证据。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目标温度管理(也称为“治疗性低温”、“诱导性低温”或“降温”)已被证明对从心跳骤停中成功复苏的患者的神经系统结局有益,但尚不清楚何时应施加此干预。

研究目的: 

评价与院内开始降温相比,院前开始降温对入院前心跳骤停成人患者的生存和神经系统结局的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BIOSIS和三个试验注册库从建库至2015年3月5日的研究,并查阅参考文献、检索引文,还与研究作者联系以获得其他相关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检索了针对院外心跳骤停成人患者,比较院前降温与院内降温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我们的主要结局是生存和神经系统结局;我们的次要结局是不良事件、生活质量以及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住院时间。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Cochrane的标准方法学程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7项比较诱导院前降温与院内降温的随机对照试验(2369名受试者随机分配)。主要是由于降温管理的不足,存在相当大的方法学异质性和偏倚风险,因此我们没有将有关生存和神经结局的结果合并,而是分别呈现了每项研究的结果。不良事件很少见:基于对1713名成人受试者进行的4项研究,院前诱导降温可能会增加心脏再次停搏的风险。7项个体研究的偏倚风险普遍为中等。总体证据质量极低。这主要是由不一致和精确性低造成的。

翻译笔记: 

译者:赵东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英语医学方向),原审校:刘芳廷(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翻译专业),更新审校:宋英琼(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翻译硕士),2023年10月15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