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儿童吮吸安抚奶嘴、手指或拇指习惯的干预措施

系统综述问题

本综述旨在评价戒断儿童吮吸习惯的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这些习惯与食物无关。主要的考虑因素有:哪一种治疗方法或治疗方法的组合最有效?治疗什么时候开始?干预的最佳持续时长是多久?以及对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哪一种方法对他们的影响最小?

系统综述背景

通常婴儿和儿童会养成吮吸物体的习惯,这能够安抚并使他们镇静下来。它们经常吮吸安抚奶嘴(在美国通常被称为安抚奶嘴)、手指、拇指或者其他物品,如毯子。最终,大多数孩子会改掉这一习惯,或者在父母的鼓励之下停止这一行为。然而,有些孩子会持续吮吸并成为习惯。如果他们在恒牙开始萌出(大约在6岁时)时继续这样做,恒牙有可能长到错误的位置,这会导致牙齿在咬合时伸出太远或无法正确接触。因此,这些孩子通常需要通过牙科治疗来解决因吮吸习惯引起的问题。

经本综述纳入的研究检验,帮助儿童改掉吮吸习惯的可能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两种不同的口腔牙套;为改变行为给出建议和奖励(称为心理建议/治疗);将苦味、难闻的物质涂在孩子的拇指/手指上或联合使用这些治疗方法。已纳入的研究均未着重关注屏障法,例如使用手套或者撤掉安抚奶嘴。

研究特征

来自Cochrane口腔健康组(Cochrane Oral Health Group)的综述作者对本综述现有的研究进行评估,证据截至2014年10月8日。综述纳入了6项发表于1967年至1997年的研究,共涉及252名儿童受试者(尽管只提供了246名儿童的数据)。其中3项研究在美国进行,1项在加拿大进行,1项在瑞典进行,1项在澳大利亚进行。

并不是所有的试验都给出了儿童受试者的年龄;在其中的4项研究中,儿童的年龄在2岁半至8岁,在1项研究中,儿童的年龄在4岁及以上,另1项为9岁及以上。

结果

使用正畸矫正器(例如腭式牙槽或者牙弓)或者心理干预方法(例如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使用)更可能戒断该习惯。大多数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试验都尚无定论,但是1项研究表明,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支具中,腭式牙槽比腭式牙弓设计更有效。

证据质量

由于少数现有研究中的受试者人数不足且研究进行的方式存在问题,因此提供的证据质量较低。这些研究之间存在高偏倚风险。

结论

正畸支具或者心理干预似乎有助于儿童戒断非喂养目的的吮吸,但是证据质量较低。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指导决策,解决这一虽常见但需要漫长且昂贵的牙科治疗才能纠正的问题。

作者结论: 

本综述发现:“正畸矫正器(腭式牙弓和腭式牙槽)和心理干预(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可有效促进儿童的吮吸戒断”这一论断的证据质量较低。腭式牙槽比腭式牙弓更有效的证据质量较低。本综述强调,需要进行更高质量的、评价干预方法对于戒断非影响性吮吸习惯的试验,同时需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方法来报告这些试验的结局。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安抚行为,例如安抚奶嘴(各种安抚奶嘴)、毯子、吮吸手指或拇指,在婴儿和幼儿中较为常见。这些安抚习惯统称为‘非营养吮吸习惯’(non-nutritive sucking habits, NNSHs),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在自我推动或父母和照顾者的帮助下,这些行为往往会停止。然而,如果这一习惯在恒牙萌出的同时继续存在,可导致或引起牙齿错位咬合(异常咬合)。多种不同的方法以及以及被用于帮助儿童戒断停止NNSH。方法包括:建议、去除安抚物、安装矫正器以干预习惯、将厌恶的味道涂于手指或行为矫正技术。这些干预方法中有一些相较于其他易于实施,对儿童和父母的干扰也更少;一些更适用于特殊类型的习惯。

研究目的: 

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戒断儿童NNSHs的效果。次要目的是决定哪一种干预措施见效最快且最为有效,同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以儿童和父母或照顾者为中心、带来的不适和心理困扰最小、错合的牙科措施(前开咬复位,后牙合矫治)和成本-有效性。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以下电子数据库:Cochrane口腔健康组试验注册库(the Cochrane Oral Health Group Trials Register)(至2014年10月8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9期)、MEDLINE via OVID(1946年至2014年10月8日)、EMBASE via OVID(1980年至2014年10月8日)、PsycINFO via OVID(1980年至2014年10月8日)和CINAHL via EBSCO(1937年至2014年10月8日)、美国国家健康试验研究院注册库(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至2014年10月8日)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库平台(至2014年10月8日)。检索电子数据库时,我们未对语言或出版日期进行限制。我们从相关文章中筛选了参考文献列表,并在必要时联系了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作者以获取更多信息。

纳入排除标准: 

在具有非营养性吮吸习惯的儿童中进行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将一种干预方法与另一种干预方法或无干预对照组进行对比。我们关注的主要结局是习惯的戒断。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Cochrane协作组的标准方法学流程。三位综述作者参与到筛选已纳入的记录工作中;两位进行资料提取,两位评价偏倚风险,两位评价证据库的整体质量。绝大多数数据无法合并,仅有一项meta分析可以进行。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6项试验,共招募252名儿童(2岁半至18岁),但是仅提供了246名儿童的随访数据。手指吮吸是研究评价的唯一一项NNSH。5项研究对比了单一或多种干预方法和不干预或列表对照组,1项研究进行了点对点的对比。由于方法学和报告的主要局限性,所有研究都存在高偏倚风险。研究中的受试者数量较少(每项试验20至38名受试者),随访时间位1至36个月。干预后一年观察短期结局,干预后一年或更长时间观察长期结局。

正畸矫正器(含或不含心理干预)与不治疗

2项评价该对比的试验评价了主要结局---戒断习惯。其中1项试验评价了腭式牙槽,另1项使用了腭式牙槽和牙弓的结合。2项试验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无论是短期使用(风险比(risk ratio, RR) 6.5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67至25.53;2项试验,70名受试者)还是长期使用(RR 5.81,95%CI 1.49至22.66;1项试验,37名受试者),抑或是与心理干预联合使用(RR 6.36,95%CI 0.97至41.96;1项试验,32名受试者),正畸矫正器相较于不治疗都更有可能戒断吮吸习惯。

心理干预与不治疗

与不治疗相比,2项存在高偏倚风险的试验(78名受试者)评价了正强化(单独进行或获得孩子们的配合)或负强化。数据汇总显示,短期心理干预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RR 6.16,95% CI 1.18至32.10;I2=0%)。1项涉及57名受试者的试验报告了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于戒断吮吸的长期效果,同时发现心理干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RR 6.25,95% CI 1.65至23.65)。

头对头比较

仅有1项试验表明不同的积极干预措施之间在有效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项仅涉及22名受试者的试验发现,与腭式牙弓相比,停止使用腭式牙槽的习惯可能性更高(RR 0.13,95%CI 0.03至0.59)。

翻译笔记: 

译者:王雪峰(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9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9月23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