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脑植入电极进行电刺激治疗耐药性癫痫

研究背景

尽管有许多抗癫痫药物可供使用,但大约30%的癫痫患者仍会癫痫发作。通过大脑植入电极进行电刺激(即颅内电刺激,包括“脑深部电刺激”和“皮质电刺激”)可作为癫痫患者的替代疗法。本系统综述旨在评价其效力、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结果

对不同大脑结构进行特定的(即与癫痫发作无关的)定点刺激,包括前丘脑核(一项试验,109名受试者)、丘脑正中核(两项试验,20名受试者)、小脑皮质(三项试验,22名受试者)、海马体(四项试验,21名受试者)和伏隔核(一项试验;4名受试者)。此外,一项试验(191名受试者)研究了癫痫发作区的反应性刺激(仅在癫痫发作检测时)。证据表明,(多)局灶性癫痫患者接受短期(1-3个月)丘脑前核刺激、颞叶癫痫患者接受海马刺激、(多)局灶性癫痫患者接受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后,癫痫发作频率有中度(15%-30%)降低。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其对无癫痫发作、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或以上的患者比例或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前丘脑刺激的不良反应包括自我报告抑郁症和主观记忆障碍,以及潜在的焦虑和迷茫。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似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几乎没有副作用。

前丘脑和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的证据质量为中等至高质量,而海马刺激的证据质量为低至中等质量。没有足够的证据对海马体、丘脑正中、小脑皮质和伏隔核刺激的疗效或副作用得出明确的结论。在纳入试验的患者中,电极的颅内植入相对安全,没有永久性症状后遗症。

研究结论

需要更多大规模和设计良好的颅内电刺激治疗试验来检验和优化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将该治疗与目前可用的治疗(例如抗癫痫药物或迷走神经刺激)进行比较。

证据截至2016年11月5日。

作者结论: 

除了一项规模极小的RCT外,只有短期RCTs研究了颅内神经刺激治疗癫痫。与假刺激相比,1-3个月的前丘脑DBS((多)局灶性癫痫))、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多)局灶性癫痫))和海马DBS(颞叶癫痫)可适度降低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前丘脑DBS会增加自我报告抑郁症和主观记忆障碍的发生率。没有足够的证据对海马DBS、丘脑正中DBS、伏隔核DBS和小脑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明确的结论。需要更多大规模且设计良好的RCT来检验和优化有创颅内神经刺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尽管有最佳的癫痫医疗方案,如癫痫手术,但许多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仍难得到控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创颅内神经刺激治疗癫痫逐渐受到关注。颅内电刺激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深度电极刺激)和皮质电刺激(硬脑膜下电极刺激)。本系统综述是发表于2014年Cochrane系统综述的更新版。

研究目的: 

系统综述旨在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评价DBS和皮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检索策略: 

我们于2015年9月29日检索了Cochrane癫痫组专业注册库(Cochrane Epilepsy Group Specialized Register),但由于CENTRAL也纳入了专业注册库中的记录,没有必要更新该检索。因此,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11期,2016年11月5日)、PubMed(2016年11月5日)、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2016年11月5日)、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ICTRP)(2016年11月5日)以及检索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我们还联系了设备制造商和该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我们未限制文献语言。

纳入排除标准: 

比较脑深部或皮质电刺激与假刺激、切除手术、抗癫痫药物进一步治疗或其他神经刺激治疗(如迷走神经刺激)的随机对照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四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了纳入试验。两名综述作者独立提取了相关资料并评价试验质量和整体证据质量。研究结局包括无癫痫发作、反应率、癫痫发作频率降低百分比、不良事件、神经心理学结局和生活质量。我们通过与研究人员联系以获取其他相关资料。由于临床异质性,我们对不同颅内靶点的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报告。

主要结果: 

共确定12项RCT,其中11项将颅内神经刺激与假刺激进行了为期1到3个月的比较。其中,一项前丘脑DBS试验(n=109;109个治疗期);两项丘脑正中DBS试验(n=20;40个治疗期),但只有一项试验(n=7;14个治疗期)报告的信息足以纳入定量meta分析;三项小脑刺激试验(n=22;39个治疗期);三项海马DBS试验(n=15;21个治疗期);一项伏隔核DBS试验(n=4;8个治疗期);和一项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试验(n=191;191个治疗期)。此外,一项小型RCT(n=6)比较了六个月的海马DBS与假刺激。四项试验存在选择性报告证据,五项交叉试验没有任何或足够的洗脱期,不能排除延滞效应复杂化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中等质量证据不能证明在(多)局灶性癫痫患者接受前丘脑DBS或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内侧)颞叶癫痫患者接受海马DBS1-3个月后,无癫痫发作或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或以上的患者比例(主要结局指标)发生了统计学或显著临床差异。然而,与假刺激相比,前丘脑DBS的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均差(mean difference, MD)为-1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31.2至-1.0;高质量证据);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MD=-24.9%, 95% CI [-40.1, -6.0];高质量证据)和海马DBS(MD= -28.1%, 95% CI [-34.1, -22.2];中等质量证据)的癫痫发作频率也显著降低。前丘脑DBS和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在刺激三个月后对生活质量没有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高质量证据)。

在两项规模最大的试验中,电极植入导致术后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6%至3.7%,术后软组织感染率为2.0%至4.5%(五年后为9.4%至12.7%);没有患者报告永久性症状后遗症。丘脑前部DBS的癫痫相关损伤较少(7.4 vs 25.5%;P=0.01),但其自述抑郁症的发生率(14.8 vs 1.8%;P=0.02)和主观记忆障碍(13.8 vs 1.8%;P=0.03)较高;两组关于正式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反应性发作起始区刺激似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副作用很少。由于患者数量有限,不能对海马DBS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得出明确结论。

丘脑正中DBS、伏隔核DBS和小脑刺激没有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影响,但证据质量仅为低质量至极低质量。

翻译笔记: 

译者:刘郁恒(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翻译专业),审校:李智(北京中医药大学翻译硕士)。2022年10月4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