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伤性脑损伤入院病人采取降低体温至35ºC至37.5ºC的治疗

系统综述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是由于对大脑产生直接影响而发生的,例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从高处坠落。它是导致死亡和失能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大约有550万人经历过这种情况。损害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在撞击时:第二,在受伤后的数小时或数周内。对创伤性脑损伤进行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继发性伤害的影响。有证据表明,受伤后体温正常的患者可能会比体温较高的患者有更好的结局。

系统综述问题

本系统综述评价了使用药物降温治疗或不使用药物的物理降温治疗(将体温降至35ºC至37.5ºC之间)是否会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住院的成人或儿童的结局。

检索日期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9年11月28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RCT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并提供最可靠的证据类型。

研究特征

我们只发现了一项涉及41位因颅脑外伤而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的小型研究。这项研究评价了与静脉注射伪装成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的生理盐水相比,通过静脉注射(通过插入静脉的针头或软管)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溶液72小时的效果。

我们发现,为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提供其他药物或物理降温治疗的研究并未提供完整的报告,如:提供毯子、风扇或冰块来降温,或使用静脉注射冷却液。我们发现了一个有关物理降温治疗的、非常小型的研究的简短报告。该报告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故无法纳入其数据,但如果该研究未来能够提供更多信息,我们可能会将其纳入。

我们还发现了四项正在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完成后可能会为系统综述提供更多证据。有些研究纳入了患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的患者。只有当这些研究分别报告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与其他类型患者的研究结果时,我们才能将其纳入系统综述。

主要研究结果

我们不确定对乙酰氨基酚是否会影响受伤后28天内的死亡人数。这项研究并没有报告我们所需的结局,包括:病人是否有不良预后(即死亡或产生依赖性);是否有额外的严重颅内出血;颅外头部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压);肺炎或其他严重感染。

证据质量

尽管研究提供的数据是在良好方法指导下得到的,但我们认为数据存在很高的偏倚风险,因为研究作者并没有提前记录计划报告的死亡人数,即便他们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就已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计划。由于仅有一项受试者很少的研究,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在涉及更多受试者的大型研究中能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我们认为关于死亡的证据质量为极低质量。这意味着我们对本系统综述的主要结果不是很有信心。治疗的真实效果可能与本系统综述报告的主要结果大相径庭。

研究结论

我们无法确定将因创伤性脑损伤入院的患者的体温,通过药物或其他物理降温治疗而降至35℃至37℃有何影响。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评价这个问题。在未来的更新中,我们将评价诸如恶心、呕吐或不适等治疗副作用,我们希望正在进行的研究或未来的研究也能关注到这些重要的结局。

作者结论: 

一项小规模研究为本系统综述的死亡率提供了极低质量证据。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对TBI患者体温降至35ºC至37.5ºC的研究有限。进一步评价药理学或物理干预或两者兼具的研究可能会增加该领域的确定性。我们建议,该综述之后的更新,以及该领域正在进行的以及之后开展的研究,纳入对接受干预的受试者具有重要性的结局,包括任何药物副作用(例如恶心或呕吐),以及物理治疗引起的不适。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50万人患有严重的TBI。对TBI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体温升高与不良的结局存在某种联系,虽然这种关系并不一致。此外,临床前(研究)模型表明,相比于降低体温至33℃至35℃的阈值,降低体温至35℃至37℃可改善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结局。目前尚不清楚将TBI患者体温降低至35℃至37℃是否会加重、减缓或不影响病情。本综述是对上次发表于2014年的系统综述的更新。

研究目的: 

评价旨在将TBI入院成人和儿童患者体温降至35℃至37℃的药物干预或物理干预的效果。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LILACS-IBECS、科学引文索引和PubMed,检索日期截至2019年11月28日。我们检索了临床试验注册库、灰色文献及系统综述的参考文献列表,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前向引文检索。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针对任何年龄的TBI入院受试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我们纳入了旨在将体温降至35ºC至37.5ºC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如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或物理干预(如体表降温装置,床头风扇或静脉注射冷却液)。合格的对照采用安慰剂或常规治疗。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系统综述作者独立评价试验以供纳入,并进行资料提取、评价偏倚风险。我们用GRADE评价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一项涉及41名受试者的RCT。这项研究招募了澳大利亚两个重症监护病房的成人受试者,并评价了药物干预的结果。研究人员每隔四小时给受试者注射1克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安慰剂,一直持续了72小时。

我们无法确定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是否会影响28天后的死亡率(RR=2.86, 95% CI [0.32, 25.24])。我们将该结局的证据质量评为极低质量,意味着我们认为这个效果评估的可信度很低,而真正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由于不精确性(因为证据来自一项受试者很少的单一研究)和研究局限性(因为我们注意到选择性报告偏倚的高风险),我们对其证据质量进行了降级。否则该研究的偏倚风险较低。

所纳入的研究没有为本综述提供主要结局,即随访结束时预后不良的人数(根据一种量表,比如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衡量的死亡或依赖性情况),或任何次要结局,包括进一步出现颅内出血、颅外出血、颅内压异常、肺炎或其他感染的人数。

我们发现的唯一一项已完成的试验采用的是物理干预,该试验针对12名受试者,比较了高级的体温控制设施(使用表面冷却装置)与传统的体温控制方法。然而该试验仅作为摘要发表,细节不足,无法纳入,因此我们将其添加到“等待分类研究”部分,等待研究作者提供进一步信息或完整的研究报告发表。

我们确定了四项正在进行的研究,如果它们对混合人群进行研究,并评价了相关结局,且分别报告了每个TBI受试者的数据,那将会为本系统综述之后的更新提供证据。

翻译笔记: 

译者:张兴悦 审校:牛秀岚(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英语医学专业)。2022年3月12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