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维持房颤恢复(矫正不规则心跳)后的窦性心律(正常心跳)

系统综述问题

我们评价了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死亡率、中风、导致人们停止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和心律市场复发的影响的证据,这些人在房颤(一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后恢复了正常心律。

系统综述背景

房颤是一种心律不规则(称为心律失常)并且经常(但并非总是)为心律过快的疾病。房颤可能会导致栓塞,进而引发心脏(心力衰竭、昏厥)或其他器官的并发症。栓塞是在心腔中形成的血凝块,然后可能会流到其他地方,例如大脑。

通过使用药物或受控电击可以恢复房颤,恢复正常的心律。然而,一个主要问题是房颤经常复发。已使用多种药物来避免这些复发并保持正常的心律。

研究特征

这是对先前于2006年、2012年和2015年发表的综述的更新,纳入了在2019年1月检索的新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了59项研究评价了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涉及20981名受试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最常见的疾病是高血以及心脏动脉和瓣膜疾病。我们发现了以下九种药物的研究:奎尼丁、丙吡胺、普罗帕酮、氟卡尼、美托洛尔、胺碘酮、多非利特、决奈达隆和索他洛尔。

关键结果与证据质量

来自五项研究的高质量证据发现,死于任何原因的人中服用索他洛尔的人数而比服用安慰剂(虚拟治疗)或不治疗的人数高两倍。我们计算出,每102人服用索他洛尔一年,就会多一个人死亡。奎尼丁的证据质量低,但六项研究的平均效果表明,与未接受治疗或安慰剂的人相比,服用奎尼丁的人可能有更高的死亡风险。然而,证据不足以排除奎尼丁不会增加死亡风险的可能性。我们发现丙吡胺、氟卡尼和普罗帕酮的死亡率数据很少,这意味着我们不确定这些药物对死亡率的影响。我们没有发现明确的证据表明我们研究的其他药物对死亡风险有任何影响。

我们发现,与不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相比,服用任何这些药物的人更有可能因副作用而停止服用。我们不太确定丙吡胺、胺碘酮、多非利特和氟卡尼的结果,因为有关这些药物的研究证据质量低,主要来自具有设计限制的小型研究。其他药物的证据质量为中等或高。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一种特殊副作用是致心律失常,这意味着人们会出现新的或更频繁的心律失常问题。我们发现高质量证据表明,服用奎尼丁或美托洛尔的人比不服用任何治疗或安慰剂的人的致心律失常风险更高。中等质量证据表明,氟卡尼、胺碘酮、多非利特、决奈达隆和索他洛尔的风险增加。由于研究局限性、规模较小或结果不准确,这些研究的证据质量被评为中等。我们不确定普罗帕酮对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因为我们只有这种药物的极低质量证据。没有关于丙吡胺的研究报告患有致心律失常的人数。

我们发现了高质量证据表明决奈达隆可以降低中风风险。没有证据表明索他洛尔(中等质量证据)、胺碘酮、氟卡尼、奎尼丁(均为低质量证据)或丙吡胺(极低质量证据)对中风风险的影响。没有研究报告普罗帕酮、美托洛尔或多非利特的中风风险。

除丙吡胺外,中等至高质量证据表明,与未接受任何治疗或服用安慰剂相比,我们评价的所有药物都降低了房颤的复发率。然而,大约有一半(43%至67%)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受试者房颤仍然复发。

总体而言,目前尚不清楚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这类人群的获益是否大于风险。

作者结论: 

有高质量证据表明索他洛尔治疗会增加死亡率,而低质量证据表明当奎尼丁用于维持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时,死亡率会增加。我们发现服用丙吡胺、氟卡尼和普罗帕酮的患者死亡率数据很少,因此不可能对这些药物的死亡风险进行可靠的估计。然而,我们确实发现了中等质量证据表明氟卡尼的致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总体而言,有证据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增加不良事件,增加致心律失常事件,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增加死亡率。相反,虽然它们减少了房颤的复发,但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没有证据表明对其他临床结局有任何获益。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在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后经常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用于预防房颤复发。这是对先前于2006年、2012年和2015年发表的综述的更新。

研究目的: 

确定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的人在死亡、中风、药物不良反应和房颤复发等方面的影响。

检索策略: 

2019年1月,我们更新检索了CENTRALMEDLINE和Embase,并在2019年2月更新检索了ClinicalTrials.gov和WHO ICTRP。我们检查了检索到的文章、最近的综述和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列表。

纳入排除标准: 

两位作者独立选择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CTs),将某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对照组(无治疗、安慰剂、控制心率的药物)或另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比较,试验对象为患有房颤且窦性心律无论是自发还是通过任何干预措施得到恢复的成年人。我们排除了术后房颤。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作者独立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如果合适,我们使用Mantel-Haenszel风险比(risk ratio, 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合并研究。所有结果均在随访一年或最近的时间点计算。

主要结果: 

本次更新包括一项新研究(100名受试者),并因重复发表而排除了一项先前纳入的研究。最后,我们纳入了59项RCT,涉及20981名受试者,这些试验研究奎尼丁、丙吡胺、普罗帕酮、氟卡尼、美托洛尔、胺碘酮、多非利特、决奈达隆和索他洛尔。总体而言,平均随访时间为10.2个月。

全因死亡率

来自五项RCT的高质量证据表明,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索他洛尔治疗使得全因死亡率更高(RR=2.23,95% CI [1.03, 4.81];1882名受试者)。索他洛尔治疗中因额外有害结局需要治疗的人数(NNTH)是102名,这些治疗一年的受试者中会有一个额外死亡。来自六项RCT的低质量证据表明,服用奎尼丁的人的死亡风险可能更高(RR=2.01,95% CI [0.84, 4.77];1646名受试者)。中度质量证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美托洛尔(RR=2.02,95% CI [0.37, 11.05],2项RCT,562名受试者)和胺碘酮(RR=1.66,95% CI [0.55, 4.99],2项RCT,444名受试者)的死亡率RR增加,但CI非常宽。

我们发现多非利特(RR=0.98,95% CI [0.76, 1.27];中等质量证据)或决奈达隆(RR=0.86,95% CI [0.68, 1.09];高质量证据)与安慰剂或无治疗相比在死亡率方面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关于丙吡胺、氟卡尼和普罗帕酮的死亡率数据很少,因此不可能对这些药物进行可靠的估计。

因不良事件退出

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所分析的所有药物均增加了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的人数(奎尼丁:RR=1.56,95% CI [0.87, 2.78];丙吡胺:RR=3.68,95% CI [0.95, 14.24];普罗帕酮:RR=1.62,95% CI [1.07, 2.46];氟卡尼:RR=15.41,95% CI [0.91, 260.19];美托洛尔:RR=3.47,95% CI [1.48, 8.15];胺碘酮:RR=6.70,95% CI [1.91, 23.45];多非利特:RR=1.77,95% CI [0.75, 4.18];决奈达隆:RR=1.58,95% CI [1.34, 1.85];索他洛尔:RR=1.95,95% CI [1.23, 3.11])。对于丙吡胺、胺碘酮、多非利特和氟卡尼,该结局的证据质量低;其余药物的证据质量为中等到高。

致心律失常

几乎所有研究过的抗心律失常药都显示出增加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计算归因于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奎尼丁:RR=2.05,95% CI [0.95, 4.41];丙吡胺:无数据;氟卡尼:RR=4.80,95% CI [1.30, 17.77];美托洛尔:RR=18.14,95% CI [2.42, 135.66];胺碘酮:RR=2.22,95% CI [0.71, 6.96];多非利特:RR=5.50,95% CI [1.33, 22.76];决奈达隆:RR=1.95,95% CI [0.77, 4.98];索他洛尔:RR=3.55,95% CI [2.16, 5.83]);除了普罗帕酮(RR=1.32,95% CI [0.39, 4.47]),其证据质量极低,我们不确定其效果。其他药物这一结局的证据质量为中等到高。

中风

有11项研究报告了奎尼丁、丙吡胺、氟卡尼、胺碘酮、决奈达隆和索他洛尔的中风结局。来自两项RCT的高质量证据表明决奈达隆可能与降低中风风险有关(RR=0.66,95% CI [0.47, 0.95];5872名受试者)。这一结果归因于一项主导meta分析的研究,尚未在其他研究中重现。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对中风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

房颤复发

除了有关丙吡胺的证据是低质量证据外,中等至高质量证据表明所有分析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都减少了房颤的复发(奎尼丁:RR=0.83,95% CI [0.78, 0.88];丙吡胺:RR=0.77,95% CI [0.59, 1.01];普罗帕酮:RR=0.67,95% CI [0.61, 0.74];氟卡尼:RR=0.65,95% CI [0.55, 0.77];美托洛尔:RR=0.83 95% CI [0.68, 1.02];胺碘酮:RR=0.52,95% CI [0.46, 0.58];多非利特:RR=0.72,95% CI [0.61, 0.85];决奈达隆:RR=0.85,95% CI [0.80, 0.91];索他洛尔:RR=0.83,95% CI [0.80, 0.87])。尽管有所减少,但仍有43%至67%的接受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的患者房颤复发。

翻译笔记: 

译者:温海煜(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2年3月12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