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clomiphene citrate 或letrozole 用於體外人工受孕療程

文獻回顧問題

此文獻回顧旨在比較體外人工受孕療程中,單純使用促性腺素與合併使用clomiphene citrate (CC) 或letrozole (Ltz)之效益。

背景

體外人工受孕療程經常注射促性腺素,以刺激卵巢,製造卵子,在實驗室使其受精,形成胚胎,移植至子宮。然而,注射藥品十分昂貴、不方便,且有副作用。建議使用口服藥錠,如clomiphene或letrozole取代注射被認為是對患者著想的方案但尚未清楚是否與針劑注射一般相似的懷孕率。

硏究特點

我們納入了 27 個研究,當中 22 個研究(共3599人)的數據適用於此文獻回顧分析。我們將一般體外人工受孕婦女與在體外人工受孕過程中產生卵子數較少的婦女 (反應不佳者)分別研究。此文獻回顧為先前 2012 年首次發表考科藍文獻回顧之更新。證據更新至 2017 年 1 月 10 日。

關鍵結果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一般體外人工受孕的婦女在不同組別間的活產率或懷孕率上有差異低證據等級文獻顯示,典型診所僅使用促性腺素的活產率為23%,若改為使用 CC 或 Ltz 後,預期活產率介於 15% 至 30%。

使要口服藥物CC 或 Ltz 後,罹患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風險較使用單獨使用促性腺素低。低證據等級文獻顯示,注射促性腺素後,發生 OHSS 的盛行率為 6%,若改為使用 CC 或 Ltz 後,OHSS 的發生率預估降至 0.5% 至 2.5%。

對療程反應不佳的婦女,在不同組別上,皆無明確證據顯示其活產率和懷孕率有差異。低證據等級文獻顯示,在對療程反應不良的婦女僅使用促性腺素的活產率為 5%,若改為使用CC 或 Ltz 後,預期活產率介於2% 至 14%。使用 CC 或 Ltz 藥物之副作用及可能造成胎兒不正常之狀況的報導皆很少。

證據品質

此文獻回顧之證據品質等級分佈由低至中度。其主要偏差風險為研究方法報導不夠詳盡及精確。

翻譯紀錄

翻譯者:朱靜欣
服務單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
職稱:副研究員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Kamath MS, Maheshwari A, Bhattacharya S, Lor KY, Gibreel A. Oral medications including clomiphene citrate or aromatase inhibitors with gonadotropins for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satio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 Issue 11. Art. No.: CD008528. DOI: 10.1002/14651858.CD008528.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