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分娩時止痛的硬膜外麻醉

主要探討的問題是甚麼?

我們旨在評估和比較所有形式的硬膜外麻醉(包括「脊椎-硬膜外聯合麻醉」)和非硬膜外或完全無止痛措施,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或效果。

本議題的重要性為何?

減輕疼痛對產婦來說非常重要。藥物性止痛方法包括吸入一氧化二氮、注射鴉片藥物,以及透過硬膜外麻醉進行中樞神經阻斷的局部止痛。硬膜外麻醉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分娩鎮痛方法,其做法是注射局部麻醉至腰部靠近傳導疼痛神經的區域。硬膜外麻醉藥液的給藥方式可分為單次快速推注(一次性大劑量快速注射)、持續輸注或病人自控式給藥。透過搭配較低濃度的局部麻醉劑和鴉片類藥物,產婦能維持活動能力,並能積極參與分娩。脊椎-硬膜外聯合麻醉包含兩個步驟,首先是單次注射局部麻醉或鴉片類藥物至腦脊髓液中,以達到快速鎮痛效果,然後是放置硬膜外導管以維持持續性鎮痛。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搔癢、嗜睡、寒顫及發燒等症狀。硬膜外麻醉可能引發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例如注射後長期持續的劇烈頭痛,或神經損傷等。

我們找到哪些證據?

我們於 2017 年 4 月檢索相關證據,共納入 40 項臨床試驗,涉及超過 11,000 名產婦,為本篇回顧提供了數據支持。這些試驗在研究方法品質上存在差異。

除六項研究外,其餘所有研究均將硬膜外鎮痛與注射用鴉片類藥物進行比較。相較於鴉片類藥物,硬膜外麻醉可能更能有效緩解分娩疼痛,且多數產婦對其鎮痛效果更為滿意。整體而言,與使用類鴉片藥物相比,使用硬膜外止痛的產婦在分娩時可能更需要使用產鉗或真空吸引器來協助生產。然而,我們在 2005 年之後進行的研究中並未觀察到這種情況,因為這些研究較常使用較低濃度的局部麻醉藥物及較現代的硬膜外止痛技術,例如病人自控硬膜外止痛(PCEA)。與鴉片類藥物相比,硬脊膜外麻醉對以下指標可能影響甚微或無明顯差異:剖腹產率、產婦長期腰痛發生率、新生兒出生時狀況,以及需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嬰兒比例。

使用硬膜外麻醉的產婦可能有小便問題和發燒。部分研究結果有顯著差異,例如產程延長、出現嚴重低血壓,以及產後一段時間可能因運動神經阻滯(motor blockade)而無法活動等現象。這些情況很可能與硬膜外麻醉使用較高濃度的局部麻醉劑,或採用持續輸注方式,而非間歇性給藥進行止痛有關。然而,接受鴉片類藥物止痛的產婦亦出現某些副作用,例如呼吸速率減緩並需使用氧氣面罩,以及更頻繁的噁心與嘔吐症狀。更多接受類鴉片藥物的產婦所生的嬰兒需要使用藥物來抵消類鴉片藥物的影響。在產後憂鬱症、頭痛、搔癢、寒顫或嗜睡等症狀方面,接受硬膜外麻醉與鴉片類藥物止痛的產婦群組間並無顯著差異。

相較於使用安慰劑、未接受任何治療或穴位刺激的產婦,接受硬膜外麻醉的產婦的疼痛程度較低。在比較硬膜外麻醉與吸入鎮痛,或持續鎮痛的臨床試驗中,疼痛程度的相關數據並未有記錄。

這代表了甚麼?

硬膜外麻醉在減輕分娩疼痛方面,可能比其他任何鎮痛方式更為有效,或能提升產婦對鎮痛效果的滿意度。然而,相較於使用鴉片類藥物,部分產婦若選擇硬膜外麻醉,可能需要器械輔助陰道分娩的機率較高。不過此研究結果可能反映的是傳統高濃度局部麻醉劑的使用影響,而非現代低濃度硬膜外麻醉技術的效果。未來研究若能採用更一致的評估方法來降低硬膜外麻醉的不良反應,將更具參考價值。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澤文 CHAN CHAK M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Anim-Somuah M, Smyth RMD, Cyna AM, Cuthbert A. Epidural versus non-epidural or no analgesia for pain management in labou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Issue 5. Art. No.: CD000331. DOI: 10.1002/14651858.CD000331.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