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使用強心劑和血管擴張劑方式治療心因性休克和低心輸出量的個案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回顧現有治療的各種藥物,分成用於增加心臟收縮力 (強心劑) 或是擴張血管 (血管擴張劑) 兩大類,檢視藥物成效對於心因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CS;亦即休克源於心臟幫浦的作功能力嚴重下降) 和低心輸出量症候群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LCOS) 病患的死亡率。

研究背景

心因性休克和低心輸出量症候群皆會威脅生命,兩者所使用的藥物治療主要是刺激心臟收縮。強心劑經常使用於急性心臟照護的搶救,然而對於血液循環不穩定的個案使用強心劑效果之證據有限,尤其是考慮到死亡率時。

研究特質

此篇回顧納入 19 篇研究、共 2,385 位心因性休克和低心輸出量個案,其中合併有心肌梗塞、心衰竭或接受心臟手術。各研究追蹤的復原時間不盡相同,最長的達 12 個月;其中 8 篇研究由藥廠資助、有 1 篇和藥廠關係不明確。

主要結果

我們比較使用強心劑或血管擴張劑的成效,藥物包括:Levosimendan, enoximone、piroximone、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dopexamine、milrinone、dobutamine。低證據品質顯示 Levosimendan 比起 Dobutamine 在短期和長期死亡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非常低證據品質顯示 Levosimendan 比起安慰劑在長期死亡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並未做短期死亡率的比較。非常低證據品質顯示 Levosimendan 比起 Enoximone、Epinephrine 比起 Norepinephrine 加 Dobutamine、Dopexamine 比起 Doputamine、Enoximone 比起 Dobutamine,以及 Dopamine 加 Milrinone 比起 Dopamine 加 Dobutamine 在短期死亡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並未做長期死亡率的比較。非常低證據品質顯示 Epinephrine 比起 Norepinephrine 短期和長期全因死亡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並無研究比較 Milrinone 和 Dobutamine、Enoximone 和 Piroximone,以及 Enoximone 和 Epinephrine 加 Nitroglycerine 的全因死亡率。

證據品質

證據有效期限至 2019 年 10 月:研究結果顯示證據品質為低或非常低,主要原因是研究限制 (研究偏差)、不精準性和間接性。

翻譯紀錄

翻譯者:蔡明芬 (長庚科技大學副教授)【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Uhlig K, Efremov L, Tongers J, Frantz S, Mikolajczyk R, Sedding D, Schumann J. Inotropic agents and vasodilator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or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11. Art. No.: CD009669. DOI: 10.1002/14651858.CD009669.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