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利用氯胺酮與其他麩胺酸受體調節劑治療躁鬱症

本文獻回顧的重要性為何?

雙極性障礙 (躁鬱症) 是心理健康問題中較為嚴重的,其特徵是狂躁 (短時間內出現情緒異常高漲或易怒等症狀) 或輕躁症 (症狀相同但持續時間較短) 和重度憂鬱 (情緒低落)。患者處於憂鬱期時,自殘和自殺的風險大幅增加。現今對於躁鬱症的治療並不總是有效的,而且可能起效緩慢。在新療法及替代藥物中,最被看好的是麩胺酸受體調節劑。其作用方式與通常使用的藥物 (如抗憂鬱藥) 不同。本回顧是針對 2015 年已發表之文獻回顧的更新。本回顧之內容,將會隨著越來越多臨床研究的發表而有所更新。

哪些人可能會對本文獻回顧感興趣?

-- 躁鬱症患者本人,及其親友。

-- 全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和藥劑師。

-- 從事成人心理治療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

本回顧旨於解答哪些問題?

1.相較於安慰劑 (dummy pill) 或其他抗憂鬱藥物,氯胺酮 (K他命) 和其他麩胺酸受體調節劑是否更適合治療躁鬱症?
2.相較於服用安慰劑及其他抗憂鬱藥物的患者,服用氯胺酮 (K他命) 和其他麩胺酸受體調節劑之患者所受副作用是否更少?

本回顧納入了哪些研究?

我們在醫學數據庫裡搜尋了 2020 年 7 月 30 日以前完成的所有相關研究。這些研究必須是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中的人被隨機分配接受正在測試的藥物、不同的藥物或安慰劑以比較結果)。在這些相關研究中,只有將氯胺酮 (K他命)、其他麩胺酸受體調節劑與安慰劑或其他藥物用於成人躁鬱症的療效進行比較的研究,才能納入本篇回顧。我們納入了 10 項研究 (647 名參與者)。這些研究共包含 5 種不同的麩胺酸受體調節劑藥物:氯胺酮 (3 項試驗)、美金剛 (2 項試驗)、胞苷 (1 項試驗)、N-乙醯半胱氨酸 (3 項試驗) 以及銳利得 (riluzole) (1 項試驗)。9 項研究將麩胺酸受體調節劑與安慰劑進行了比較,另一項研究則是將氯胺酮 (K他命) 與其他藥物進行比較。本回顧納入的大多數試驗中之受試者,他們同時也接受了別種藥物治療 (鋰、丙戊酸或 lamotrigine)。然而,我們將證據確定性評為 ”非常低” 至 ”低”,這意味著我們無法保證研究結果是否接近事實。

我們能從本回顧的研究結果中得知什麼?

麩胺酸受體調節劑的有效性,主要是通過經治療後憂鬱症狀減少 50% 的患者人數來衡量的。事實證明,將單劑氯胺酮 (K他命) 注射於靜脈中,效果優於安慰劑。但這是基於非常有限的證據 (2 項研究,33 位參與者),且其效果僅持續 24 小時。儘管常有研究報告指出類似恍惚或解離 (一種身體與思想分離的夢境狀態) 的副作用,但氯胺酮 (K他命) 和安慰劑之間的副作用尚未發現差異。本回顧納入的受試者數量過少,這意味著我們無法確定氯胺酮 (K他命) 或是麩胺酸受體調節劑是否確實比其他抗憂鬱藥物有效。在美金剛、胞苷、N-乙醯半胱氨酸和安慰劑之間,就對治療有反應的受試者人數或副作用而言未發現差異,並且暫無關於銳利得的數據。

下一步該做些什麼?

對於躁鬱症患者而言,氯胺酮 (K他命) 作為情緒穩定劑的附加治療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由於樣本數過少,我們無法得出特定結論。資料顯示,氯胺酮 (K他命) 於躁鬱症中可能很快便能起效,但效果持續時間很短。所有測試都報告了注射氯胺酮 (K他命) 的有效性,但相比於口服藥片等其他給藥途徑,注射顯得不實用。未來的研究應該著眼於氯胺酮 (K他命) 與安慰劑及其他藥物在長期使用的療效之比較,這樣我們便能得知哪些治療是更有效的。此外,還需要對氯胺酮 (K他命) 的長期副作用進行更多研究,因為一些研究已經表明,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記憶問題。

翻譯紀錄

翻譯者:曾怡瑄 (Yi-xuan Tzeng)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信箱 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Dean RL, Marquardt T, Hurducas C, Spyridi S, Barnes A, Smith R, Cowen PJ, McShane R, Hawton K, Malhi GS, Geddes J, Cipriani A. Ketamine and other glutamate receptor modulators for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10. Art. No.: CD011611. DOI: 10.1002/14651858.CD01161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