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對腦中風病人視野缺陷的介入

研究問題

對中風後視野缺損病人是否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背景

中風會導致一些人(20%到57%的中風病人)失去看到其面前整個空間的能力——通常會失去正常視野的一半。這些視力問題被稱為視野缺損。視野缺損會使人們難以正常活動,尤其是自由活動,避開障礙物,閱讀,駕駛,以及參與其他與中風相關問題的復健治療。

我們想看看視野缺損的治療是否可以提高中風倖存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我們的主要結果),或其他(次要)結果。我們感興趣的次要結果包括視野缺損的大小、獨立性(功能能力)、生活品質、掃瞄/找尋物體的能力、閱讀能力、平衡和跌倒、抑鬱和焦慮以及不良事件。

研究特點

我們納入了20項研究(涉及547名中風病人)調查視野缺損治療的效果。然而,這些研究中僅有10項比較了特定治療措施和無治療措施的效果。其中三項研究調查了一種旨在改善視野缺損的眼動訓練(一種“替代”介入)的效果。其中四項研究調查了放射性訓練的效果,即包括訓練人們“掃描”面前的空間,進入“失去的”視野,以便更好地應對他們失去的視力(一種“代償”介入)。其中三項研究調查了在一副眼鏡上佩戴特殊棱鏡的效果,這種棱鏡增加了病人在受影響一側的視野(一種“替代”介入)。其中一項研究調查了視覺矯正醫師(醫院眼科專家)的專業評估與標準照護的效果。

檢索日期

我們搜索截至2018年5月的研究。

重要結果

只有兩項研究提供了關於治療如何提高中風後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資料,而且各研究之間缺乏一致性,這限制了我們得出明確結論的能力。與對照組相比,沒有足夠的證據得出關於補償介入的有效性的任何結論。有低品質或非常低品質的證據表明,掃瞄訓練可能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但可能對其他結局沒有影響(包括不良事件)。有低品質或非常低品質的證據表明棱鏡可能對掃瞄(尋找)物體的能力有影響,但可能引起一系列輕微的不良事件(特別是頭痛),而且可能對其他結局沒有影響。由於證據的局限性,我們無法就評估介入措施的益處得出任何結論。

證據品質

證據的品質從低到非常低,且整體上不足以得出關於對視野缺損病人介入效果的結論。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旭
服務單位:香港中文大學考科藍香港研究中心(Cochrane Hong Kong)
職稱:博士後研究員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Pollock A, Hazelton C, Rowe FJ, Jonuscheit S, Kernohan A, Angilley J, Henderson CA, Langhorne P, Campbell P. Interventions for visual field defects in people with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5. Art. No.: CD008388. DOI: 10.1002/14651858.CD008388.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