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伊維菌素 (Ivermectin) 預防以及治療 COVID-19 感染症

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對 COVID-19 感染症是否有效?

關鍵資訊

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示使用伊維菌素能有效治療或預防 COVID-19 感染症。此佐證資料仍持續更新中,但證據仍然有限。

目前仍有 31 項針對伊維菌素的研究在進行中,我們將在其得出結論後更新本文獻評析。

什麼是伊維菌素?

伊維菌素是一種用於治療寄生蟲的藥物,例如動物的腸道寄生蟲和人類的疥瘡 (scabies)。它本身價格低廉,並廣泛用於世界上寄生蟲感染常見的地區。它的不良反應也不多。

醫療監管機構尚未批准將伊維菌素用於 COVID-19。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更新關於伊維菌素是否可以降低 COVID-19 病患的死亡率、病症和染疫時間,或者是否有助於預防該疾病等資訊。我們納入了將以下介入措施進行比較的研究:安慰劑、常規照護或其他某種程度上對 COVID-19 有效的治療 (例如 dexamethasone)。我們排除了將伊維菌素與其他無效藥物(如羥氯奎寧)或其他不確定是否對 COVID-19 感染症有效之藥物進行比較的試驗。

我們評估了伊維菌素對確診者的下列影響:

– 死亡
– COVID-19 患者症狀好轉或惡化
– 生活品質
– 嚴重或非嚴重的副作用
– 病毒清除

在預防這部分,我們找尋了 COVID-19 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的預防效果。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使用伊維菌素預防或治療 COVID-19 的隨機對照試驗。包括在醫院或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他們必須先透過實驗室檢驗確認感染 COVID-19。

在本次更新中,我們還調查了檢驗的可信度,並且僅在其符合倫理和科學標準時才將其納入參考。

我們比較和總結了相關的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標準評價了證據等級。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排除了先前評析中 14 項試驗中的 7 項,因為這些試驗不符合倫理和科學標準。連同 4 項新試驗,我們納入了 11 項試驗中,共 3,409 名的受試者,其研究伊維菌素合併任何常規照護與單純常規護理或安慰劑之比較。

於治療方面,有 5 項針對中度 COVID-19 住院患者的試驗和 6 項針對輕度 COVID-19 門診患者的試驗。這些研究採用不同劑量的伊維菌素和不同的療程時間。

沒有任何關於採用伊維菌素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研究。

我們還發現了 31 項正在進行的試驗,還有 28 項試驗仍需要作者澄清或尚未發表。

主要結果

治療感染 COVID-19 的住院病患

在治療後 28 天,我們無法確定伊維菌素與安慰劑或常規照護相比:

– 導致更多或更少的死亡案例(3 項試驗,230 名受試者)。
– 能惡化或改善患者狀況,以人工通氣需求或死亡之結論進行評估(2 項試驗,118 名受試者)。
– 不良反應的發生是增加還是減少(2 項試驗,197 名受試者)。

在治療後 28 天,我們無法確定伊維菌素與安慰劑或常規照護相比:

– 能改善患者狀況,並使能出院(1 項試驗,73 名受試者)。
– 非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3 項試驗,228 名受試者)。

與安慰劑或常規照護相比,使用伊維菌素治療 7 天後,其對 COVID-19 陰性檢測率的影響可能很小或沒有影響(3 項試驗,231 名受試者)。

治療感染 COVID-19 的門診病患

在治療後 28 天,與安慰劑或常規照護相比,伊維菌素可能對死亡率幾乎沒有影響(6 項試驗,2,860 名受試者)。

在治療後 28 天,與安慰劑或常規照護相比,伊維菌素對生活品質幾乎沒有影響(1 項試驗,1,358 名受試者)。

在治療後 28 天,我們無法確定伊維菌素與安慰劑或常規照護相比:

– 會使患者病情惡化,以再入院率或死亡率進行評估(2 項試驗,590 名受試者)。
– 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5 項試驗,1,502 名受試者)。
– 非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5 項試驗,1,502 名受試者)。
– 治療後 14 天內, COVID-19 症狀是否好轉(2 項試驗,478 名受試者)。
– 治療後 7 天 COVID-19 檢測呈陰性的人數(2 項試驗,331 名受試者)。

這些證據受到哪些侷限?

自上次評析的版本後,我們對證據的信度,特別是對門診患者的研究信度有所提高,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受試者被納入高品質的試驗。儘管我們非常肯定死亡風險和生活品質方面的結論,但因為只有檢測到少量的住院及門診案件,故證據等級仍較低。每個文獻的研究方法不同,也沒有全部都提供我們需要的結論 (例如:相關結果)。

此證據更新的情況如何?

本系統性文獻評析涵蓋至 2021 年 12 月 16 日之研究。此外,我們納入了在 2022 年 4 月前、超過 1,000 名受試者的試驗。

翻譯紀錄: 

翻譯者:潘希鈞(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 NTUCC,腫瘤內科病房護理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