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風後嚴重腦腫脹個案的減壓手術

文獻回顧問題

手術減壓對中風後出現腦腫脹的人之死亡或殘疾有何影響?

研究背景

大多數中風是由大腦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引起的,這是全世界致死和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這種阻塞會阻礙血液將氧氣供給大腦,有些由該血管供給的腦區便開始死亡(梗塞)。在接下來的 24 到 48 小時內,受損的大腦開始腫脹。有時腫脹會非常劇烈,導致顱內壓升高,進而造成周圍的大腦受到影響並迅速進程至死亡。

減壓手術可以利用在受影響大腦周圍的顱骨和組織層中製造一個足夠大的孔洞來幫助釋放壓力(減壓開顱術)。近期研究顯示,在大中風後及早使用這種治療方法可以防止倖存者死亡或殘疾。早期證據僅研究了這種技術在年輕個案中的應用;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經開始探討它在年長個案中的使用。我們想知道針對大中風個案使用減壓手術是否比單獨使用一般藥物治療更好或更差。

研究特性

在 2022 年 7 月,我們搜索了隨機對照試驗(一種將參與者隨機分派到兩個或多個介入組的研究)的文獻,這些試驗比較了接受早期減壓手術以及沒有接受手術的中風患者之結果。我們找到了九項試驗,共包括了 526 位受試者,其中有 13 名受試者因從追蹤中消失或未遵循試驗說明而沒有被納入最終分析。因此,我們針對了 248 位接受早期減壓手術以及 265 位僅接受藥物治療的中風後受試者做研究。這些試驗通常選擇過去沒有任何嚴重疾病或殘疾但目前有嚴重損傷的重度中風患者。兩項試驗招募了 80 歲以下的個案,一項試驗僅納入了 60 歲以上的個案。六項試驗是在個案首次中風後 48 小時內對其進行了介入。

主要研究結果

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減壓手術改善了大中風個案的預後。與僅接受藥物治療的組別相比,減壓手術組死亡的機會顯著降低,死亡率或嚴重殘疾率也顯著降低。若使用涵蓋性更高的詞彙 “中度殘疾”,我們發現與僅接受藥物治療的組相比,手術組的死亡率或導致中度殘疾的機率也有所降低。嚴重殘疾倖存者的比例在各組之間沒有差異;然而,關於這個結果仍存有著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

在納入的試驗中,關於手術或任何介入(包括藥物管理)的危害並沒有一致的呈現方式,因此我們無法就潛在危害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當受試者被按照年齡低於或高於 60 歲進行分類時,結果顯示,儘管 60 歲以上的受試者也受益於減壓手術,老年個案的預後通常比年輕個案差。

證據品質

此文戲回顧整體的證據品質高,因此我們對本文獻的主要發現具有高度的信心。

翻譯紀錄

翻譯者:呂肇尹 (美國南加大職能治療系碩士,學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Dower A, Mulcahy M, Maharaj M, Chen H, Lim CE, Li Y, Sheridan M. Surgical decompression for malignant cerebral oedema after ischaemic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11. Art. No.: CD014989. DOI: 10.1002/14651858.CD014989.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