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資訊
- 目前的證據顯示,在以開胸手術(開胸切口)進行食道閉鎖修復時,保留奇靜脈可能有助於降低死亡風險、嚴重併發症、食道修復部位滲漏(吻合口滲漏),以及嚴重感染或胸部感染的發生率。
- 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本次文獻回顧的結果可能不適用於所有先天性食道閉鎖的新生兒。
什麼是食道閉鎖?
食道閉鎖是指食道(連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連續性的中斷。它是最常見的危及生命的先天性畸形之一。通常,食道與氣管或支氣管之間也會存在一種連接(瘻管)。
如何治療食道閉鎖?
食道閉鎖的治療主要依賴手術。它包括連接食道的兩個部分(「端對端吻合術」),進而重建食道的連續性。如果有瘻管,也將以手術切除。在經典的開胸手術方法中,食道和周圍結構的主要引流靜脈──奇靜脈,可以透過手術關閉或保留。透過手術永久結紮奇靜脈是為了在手術過程中更好地觀察並保護其他解剖結構。保留靜脈是為了手術後保持足夠的血流和癒合。對於哪種方法更好還沒有明確的共識。
此文獻回顧的重要性為何?
儘管食道閉鎖是最常見的危及生命的先天畸形之一,但食道閉鎖仍然很少見。作為持續尋找最佳治療方法的一部分,比較和結合現有研究的結果(統合分析)對於充分總結現有證據至關重要。目前,對於常規關閉奇靜脈是否有益尚無普遍共識。分析該主題的所有研究可能會為未來的建議提供額外的支持,而任何單一研究都可能無法做到這一點。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想要評估採用開胸手術修復先天性食道閉鎖時保留奇靜脈與結紮奇靜脈的利弊。
具體來說,我們想探討介入措施(關閉奇靜脈)對整體存活率、嚴重不良(有害)影響的發生、吻合口漏、感染、食道狹窄(食道變窄)或氣管食道瘻管(氣管和食道之間的異常連接)復發是否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尋找針對患有先天性食道閉鎖的新生兒所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將參與者隨機分配至不同治療組,並比較在初次外科修補手術中保留奇靜脈與結紮奇靜脈的效果。
我們比較並統整了各研究的結果,並根據研究的規模、設計方式、執行品質及報告品質,評估我們對證據的信心程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了六項符合我們纳入標準的研究,共 390 名受試者。我們能夠評估主要結果:全因死亡、嚴重併發症和吻合口滲漏(手術部位滲漏),以及次要結果:嚴重感染或胸部感染和食道狹窄。六項研究均未評估復發性氣管食道瘻管。
所有研究均在印度、伊朗和埃及的特定中心進行。所有研究均專門探討了開胸手術方法且均納入患有氣管食道瘻管的參與者。
結合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在接受先天性食道閉鎖初次手術修復的新生兒中,保留奇靜脈可大幅減少死亡、嚴重併發症和吻合口滲漏。結合我們次要結果的研究結果顯示,保留奇靜脈可能會大大減少嚴重感染或胸部感染,而對食道狹窄的影響尚不清楚。
研究證據的限制有哪些?
我們對於證據的信心程度為低(針對死亡率與吻合口滲漏)至極低(針對嚴重併發症、重度感染或胸部感染,以及食道狹窄)。 這是因為納入的六項研究有偏差風險(即它們的設計方式可能導致結果偏差)。此外,納入的研究參與者較少,這可能導致結果不準確。
最後,這些研究僅探討了傳統的開放式開胸手術方式。研究中未納入患有其他類型食道閉鎖的患者,例如合併其他畸形的個體或早產兒。
本文獻最近的更新日期為何?
這些證據截至 2024 年 5 月。
翻譯者:戴妤汶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 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