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以光照療法治療異位性濕疹(也稱為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的好處和風險為何?

重點資訊

與安慰劑(假治療)相比,窄頻 (narrowband, NB) 紫外線 B (ultraviolet B, UVB) 可能會改善濕疹的嚴重程度(包括瘙癢),而且可能不會影響因不良反應而退出研究的人數。

我們沒有信心為其他光照治療做定論。

未來的研究需要評估 NB-UVB 和其他光療類型對濕疹的長期效果和安全性。

什麼是濕疹?

濕疹是一種會造成皮膚發炎處乾燥、搔癢的疾病。通常始於童年,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濕疹是由遺傳與環境因素所共同引起的,造成皮膚屏障功能異常。濕疹會對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而且社會成本很高。

如何治療濕疹?

濕疹的治療通常是直接在皮膚上塗抹乳膏或油膏,以減少瘙癢和發紅。如果上述療法都不成功,可以選擇影響全身的藥物或光照治療。光照治療的選項有 UVB、紫外線 A (ultraviolet A, UVA) 或光化學治療 (photochemotherapy, PUVA),其中 PUVA 是指 UVA 搭配光敏感劑(增加對紫外線的敏感度)。

我們想知道的是?

我們想知道光照治療是否比不治療或其他濕疹療法更好,以及它是否會引發不良反應。

我們做的事情有?

我們搜索將光照治療與不治療、安慰劑、其他光療類型或其他濕疹療法進行比較的調查研究。研究包括被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診斷患有濕疹的各個年齡患者。

我們對研究結果進行了比較和總結,並且評估我們對於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搜索到 32 項研究,涉及 1219 名濕疹患者(平均年齡:28 歲),從皮膚科診所招募而來。大多數研究所評估的患者其膚色類型是 II 至 III 型(被歸類為白色至中等膚色),且常年患有中度至重度濕疹。研究包括的男女人數相當。

這些研究在歐洲、亞洲和埃及等地進行(有七項研究沒提及研究地區),平均持續 13 週。幾乎有一半的研究提及他們的資金來源;其中有兩項研究與商業贊助有關。

我們納入的研究大多是評估 NB-UVB,其次是 UVA 1,然後是寬頻 UVB;較少研究調查其他光療類型。這些研究將上述療法與安慰劑、不治療、其他光療類型、不同劑量的相同光療類型、其他塗抹於皮膚或服用藥物的濕疹療法進行比較。

沒有一項研究調查我們也感興趣的準分子燈(一種紫外線輻射源)或日光療法(使用自然光)等光療。

本篇文獻回顧的主要結果是?

與安慰劑相比,NB-UVB 可能:

- 改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評估的濕疹跡象(1 項研究,41 人);

- 回報減緩嚴重搔癢的人數增加(1 項研究,41 人);

- 回報中度或大幅改善濕疹的人數增加,以調查者全球評估量表 (Investigator Global Assessment scale,IGA) 來衡量,該量表是衡量濕疹症狀改善的 5 點量表(1 項研究,40 人);以及

- 不影響因不良反應而中止治療的人數(3 項研究,89 人)。

沒有一項研究比較 NB-UVB 與安慰劑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我們不知道 NB-UVB(與 UVA 1 或 PUVA 相比)或 UVA 1(與 PUVA 相比)是否對下列事項產生影響:

-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評估的濕疹跡象;

- 患者回報的濕疹症狀;

- IGA;

-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以及

- 因不良影響而中止治療。

這是因為我們對於證據沒有信心,或是研究沒有提及。

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將 UVA1 或 PUVA 與不治療進行比較的研究。

有一些研究提到光療會引發不良反應,包括皮膚反應或刺激、紫外線灼傷、濕疹惡化和皮膚感染。然而,大多數患者並沒有這些不良反應。

證據受到哪些限制?

我們對於證據的信心有限,主要是因為每個療法比較只涉及少數研究,而且這些研究 通常只涉及少數患者。

證據的時效更新至?

證據的時效更新至 2021 年 1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瑋婷 (社會人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Musters AH, Mashayekhi S, Harvey J, Axon E, Lax SJ, Flohr C, Drucker AM, Gerbens L, Ferguson J, Ibbotson S, Dawe RS, Garritsen F, Brouwer M, Limpens J, Prescott LE, Boyle RJ, Spuls PI. Phototherapy for atopic eczem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10. Art. No.: CD013870. DOI: 10.1002/14651858.CD013870.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