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皮質類固醇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腰薦神經根疼痛,通常稱為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由下背脊神經刺激或發炎引起的疼痛。人們通常會感到疼痛蔓延到腿部,有時會造成感覺異常或腿部肌力變弱。在這摘要中作者使用“坐骨神經痛”一詞代替腰薦神經根疼痛

為什麼直接將抗發炎的類固醇注射到脊椎內會有效

為了緩解坐骨神經疼痛,一些醫療人員通過直接向脊椎注射皮質類固醇(抗炎藥)來治療病人,這些注射可以減輕脊髓神經周圍的發炎症狀。

本篇文獻回顧的目的為何 ?

我們的目的是調查在坐骨神經痛病人中,下部脊椎(腰椎)注射抗炎類固醇,與安慰劑注射(即,注射惰性(即無活性)或無害物質(例如鹽水))相比,是否有效和安全。

搜尋日期

本篇文獻回顧包含截至2019年9月25日前的所有合格研究。

研究特質

我們納入了25個臨床試驗(發表在29個刊物中),共納入2470例坐骨神經痛病人,比較了將抗炎類固醇注射入腰椎與安慰劑注射的情況,其中有一項正在進行的試驗。大多數研究參與者為有臨床坐骨神經痛的病人,並且這些症狀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納入的研究主要在北美和歐洲進行。十五項研究未報告任何與資助有關的信息,五項研究報告沒有獲得任何資助,五項研究報告接受了非營利機構(例如研究機構,大學)或政府機構的資助。八項試驗報告了腿痛數據,十二項試驗報告了失能數據,八項研究報告了不良反應數據,追蹤評估的持續時間從12小時到1年不等。我們認為只有八項試驗有較低的偏差風險。

關鍵結果

我們在“其他表格”部分中提供了關鍵結果的摘要。

在短期追蹤中,使用腰椎注射抗炎類固醇來降低下肢疼痛和失能方面可能比安慰劑來的稍好。但是,治療效果很小,病人和臨床醫生可能不認為有臨床意義(例如,在0到100評分表中,小於10分的變動)。

將抗炎類固醇注入腰椎後,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大多數研究提供了有關如何或何時評估不良反應(立即或短期追蹤)的信息不足,僅報告了藥物不良反應(作者歸因於研究治療的意外事件)。對於使用抗炎類固醇與安慰劑注射後輕微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是否不同,我們非常不確定。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過程中或注射後疼痛增加,非特異性頭痛,脊椎穿刺後頭痛,經期不規則,脊椎穿刺意外,胸痛,非局部皮疹,鼻竇炎,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短暫的意識喪失),低血壓,噁心和耳鳴。在一研究中,發現了一嚴重的藥物反應:一名接受抗凝治療的病人因注射抗炎類固醇後發生腹膜後血腫(腹腔出血)併發症。

儘管此文獻回顧包含了其他試驗,但是現有證據仍不足以支持將抗炎類固醇注射到腰椎來治療坐骨神經痛,因為治療獲益很小,且局限於短期內追蹤,並且病人和醫生可能認為獲益幅度不具臨床意義。

證據的品質

證據的質量至多中等,這表明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結論,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於試驗設計的問題和不一致性。

翻譯紀錄

翻譯者:歐陽豪
服務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
職稱:神經內科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Oliveira CB, Maher CG, Ferreira ML, Hancock MJ, Oliveira VCunha, McLachlan AJ, Koes BW, Ferreira PH, Cohen SP, Pinto RZ. Epidur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for lumbosacral radicular pai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4. Art. No.: CD013577. DOI: 10.1002/14651858.CD01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