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性暴力和性虐待後,支持和心理介入對復原及痊癒有多大幫助?

重要資訊

• 我們發現有證據顯示,心理或社會(統稱為「心理社會」)介入可能減輕成年期間遭受強姦、性侵害和性虐待之倖存者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及憂鬱症狀。

• 我們的文獻回顧顯示,介入措施不會惡化症狀或導致不良反應。然而,由於大量參與者退出治療或沒有完成研究評估,這些研究結果尚不清楚。近期的研究更好地報告有關參與者安全的資訊,以及倖存者在接受介入措施後未完成治療或健康與福祉評估的原因。

• 因為研究將不同的參與者群體集合在一起,所以未來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哪些介入措施最適合特定的倖存者群體,包括那些遭受長期或複雜創傷的群體,以及男性和性別少數族群。「新興」介入措施有可能增加倖存者的治療選擇,但同時也有必要進行更多評估。

什麼是「性暴力和性虐待」?

「性暴力和性虐待」是指任何未經同意發生的性活動或行為。包含強姦、性侵害、性虐待及性騷擾。會導致長期的情緒及身體健康問題。恐懼、羞愧、自責感及他人的負面反應往往會加劇這種影響。

如何治療性暴力及性虐待倖存者?

在遭受強姦、性侵害或性虐待後,倖存者會有一系列身體、性健康及法醫護理需求。倖存者復原之路中不同階段的這些需求,可透過心理社會介入協助。有些介入措施旨在幫助倖存者仔細地重新接觸原始創傷的各層面,來「處理」所發生的事情(例如:創傷聚焦認知行為治療 (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TF-CBT)。其他治療則較少著重在創傷記憶,反而是幫助倖存者應對性虐待後的生活(例如:不同形式的諮商、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需求的支持)。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知道心理社會介入是否有助於減輕倖存者在成年後因強姦、性侵害或性虐待而承受的心理健康影響。我們也想知道某些類型的介入措施是否比其他介入措施更有幫助。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比較心理社會介入措施對於 18 歲起遭受強姦、性侵害或性虐待的個體與對照組(一組未接受介入措施,但接受常規護理,被列入等候治療的名單,或得到像是傳單這種非常少的幫助之參與者)的影響之研究。我們尋找在接受介入措施後,各組之間創傷及憂鬱症狀的差異、退出介入措施(未完成)的人數,以及任何跟介入措施或研究有關之不良反應。

關於研究及其參與者

我們發現 36 項研究將已達法定性成熟的成年參與者隨機分為介入組或對照組。邀請到的參與者來自不同的環境:社區、大學、人們尋求協助之處,像是心理健康或性創傷(例如:性侵害專業防治中心或急診室),或遭受性暴力後所出現的問題(例如:基層健康診所);以及透過媒體發出邀請。研究包含 3,992 名倖存者;只有 27 名為男性。百分之六十的參與者是黑人或來自少數民族或文化背景。平均年齡為 36 歲,幾乎所有人都有 PTSD 症狀。

大多數研究在美國完成(26 項)、有 2 項來自南非、2 項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還有幾項單一研究來自澳洲、加拿大、荷蘭、西班牙、瑞典及英國。5 項研究未揭露資金來源;其他有報告的來源則為公共基金。

半數以上的介入措施都是以 CBT 為基礎。支持大多由訓練有素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一對一提供,療程從 1 到 20 次不等。

我們發現了什麼?

參與心理社會介入的倖存者在介入完成後不久,其 PTSD 及憂鬱症狀可能會大幅減輕。和對照組相比,在接受介入措施的倖存者中,未完成的情況並不常見,但這是根據少數研究得出的結果。心理社會介入措施可能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僅 7 項研究報告 21 件不良反應,顯示大多數研究人員可能沒有積極監測介入措施或參與研究的負面影響。

證據的限制有哪些?

考量到研究之間的變異數程度(例如:倖存者經驗的類型、廣泛的介入措施及研究規模),我們對於研究結果信心不足。將倖存者分配到這一組或另一組可能並非完全隨機。除此之外,未完成介入措施或研究評估的倖存者可能與完成介入措施或研究評估的倖存者在重要的方面有差異(例如:健康問題較好/較差)。

證據更新日期為何?

證據更新於 2022 年 1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林芸平(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