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時,在食管(食管)周圍增加胃包裹(胃底折疊術)

關於文獻的回顧問題

1) 當使用微創手術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時,在食物通過的管道(食道)周圍加一圈胃袋是否會減少食物和酸從胃回流到食道中(胃食道逆流)?

2) 當使用微創手術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時,用哪種方式加一圈胃袋在食道周圍(部分裹住或全部裹住)更能控制胃食道逆流而不會造成吞食的困難 (吞嚥困難)?

研究背景

食道遲緩不能症是一種罕見疾病,由食管下端的瓣膜(下食道括約肌)永久性攣縮所產生。這種疾病會導致吞嚥困難,可以通過微創手術來切開攣縮處的肌肉(Heller 賁門肌切開術)。該閥門的功能是阻止食物和酸從胃部逆流到食道。而為了治療該疾病,該閥門的肌肉被切開後,則會導致胃酸逆流。為了避免這樣的併發症,有些外科醫師會將胃的上部包住食道的尾端。這個包裹用的胃袋被視為人工括約肌,防止胃酸逆流。而這種術式控制胃酸逆流的效果並未被所有外科醫生普遍採用,並且對於不同術式中誰最能控制胃酸逆流而不會加重吞嚥困難(部分附著在胃的前部或後部,或完全環繞)也都意見分歧。

研究特徵

我們只收錄了患有食道遲緩不能症的成人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相關研究,該手術將食道下端的肌肉分開;研究使用不同類型的胃部摺疊術式或並未使用胃底摺疊術。在這些研究中,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一個治療組(隨機對照試驗)以確保一定代表性並減少由於偏見引起的任何錯誤 (偏差)。本篇比較這些不同技術的結果,並試圖找出胃底摺疊術的加入是否更能避免胃酸逆流,也探討何種胃底摺疊術式控制的效果最好。我們於 2021 年 10 月 31 日搜尋了三個資料庫(CENTRAL、MEDLINE、Embase),而我們所蒐集的資料截至 2021 年 10 月。這篇文獻回顧收錄了八個研究 (總共 571 個受試者)。所有參與者都接受了微創手術將食道尾端的賁門肌肉切開。除此之外,298 名參與者接受了胃底前部摺疊術 (Dor) ;81 人進行了胃底後部摺疊術(Toupet) ;72 人進行了全胃底摺疊術 (Nissen) ;55 人將胃縫合到食道(His 增強角)上;而 65 人沒有接受額外的術式。

關鍵研究结果

胃底前部摺疊術 (Dor) 是否有達成防止胃酸逆流的效果尚不明確,這些參與者在術後是否有吞嚥困難的情形也不明朗。就胃酸逆流和吞嚥困難兩件事來分析,胃底前部摺疊術 (Dor) 和胃底後部摺疊術 (Toupet) 的結果似乎沒有差異,但也尚無明確證據。與胃底前部摺疊術 (Dor) 相比,全胃底摺疊術 (Nissen) 會增加吞嚥困難的發生。有研究將胃底前部摺疊術 (Dor) 與將胃簡單地用幾針縫到食道上的術式進行比較,兩種手術後吞嚥困難的發生率無任何差異,但也都沒呈現對胃酸逆流控制的結果。

證據的可信度

這篇文獻所收錄的研究架構都很完整。然而,其中一篇研究僅以摘要形式發表,能提供的資訊有限。而這篇文獻的侷限性在於研究樣本數少且追蹤時長偏短。在對疾病或術式的定義、測量和評估這些研究結果都有差異。本篇文獻的證據可信度在我們評估為低的。

翻譯紀錄: 

翻譯者:沈瑋蓉 (彰化基督教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