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道疾病藥物造成患者術後感染之風險評估

研究背景

北美有超過 120 萬人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這是一種大腸及/或小腸發炎,導致腹瀉及腹痛等症狀的病症。許多治療 IBD 的藥物均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因此,使用這些藥物會增加感染風險。對於接受手術的患者而言,感染風險增加,尤其令人擔憂。

文獻回顧問題

此篇系統性文獻回顧檢視已發表的 68 項研究,統整資料,以確定在手術期間使用 IBD 藥物與未使用該藥物的患者相比,是否感染風險更高。

研究要點

此篇系統性文獻回顧更新至 2019 年 10 月 29 日。總共納入 68 項研究,檢視 IBD 患者手術後的臨床表現。多數受試者年滿 18 歲,男性及女性均納入。總共檢視五組 IBD 藥物。感染情形追蹤到手術後 30 天。

主要结果

分析大量研究資料後發現,患者使用的 IBD 藥物種類決定手術期間感染風險的高低。接受皮質類固醇或抗 TNF 藥物治療的患者,術後似乎更容易感染;而接受 5-ASA、免疫調節劑或抗整合素藥物治療的患者,術後感染機率似乎並沒有更高。此篇文獻回顧納入的研究中,部分品質有局限,上述發現應謹慎闡釋,因此我們無法得出任何明確結論。

這些發現可能得以幫助醫師在手術前選擇治療 IBD 患者的藥物種類。藥物選擇應符合每位患者獨特的健康需求。此外,文獻回顧也顯示,針對接受特定幾種 IBD 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仔細監測其手術後的感染情形。

局限性

此篇系統性文獻回顧的局限是因為依賴於已發表的數十篇研究資料,而其各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品質控制標準。再者,多數研究得出確定性非常低的結論。這說明未來需要高品質的研究,檢視用於治療 IBD 的藥物對術後感染風險的影響。

翻譯紀錄: 

翻譯者:李慧婷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