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足月兒及早產兒在早期或晚期靜脈營養介入之比較

回顧問題:評估對於重症足月兒(懷孕37週後生產)及晚期早產兒(懷孕週數34至37週),在早期(入院72小時內)或晚期(入院72小時後)開始介入靜脈營養之益處及風險。

研究背景:當重症足月兒及晚期早產兒因為疾病不適而無法接受餵奶時,必須透過靜脈輸液提供所需的營養(如葡萄糖、胺基酸及脂肪)。近期針對病童及成人的研究顯示,初期僅透過靜脈輸液給予葡萄糖,延遲至約一週後再給予胺基酸及脂肪是較好的方式。

研究特性:此回顧發現兩篇小型研究,評估了經由靜脈輸液給予足月兒胺基酸及脂肪的介入時間造成的影響。然而,僅可由其中一篇研究得到相關的結果,其證據截至2019年4月5日止。

關鍵結果:延遲介入靜脈營養的時間點,使住院期間及出生後28天內的存活率增加。靜脈營養介入的時間點和增加院內血液感染風險,生長,延長住院時間並無相關。神經發展結果在研究中並無紀錄,但是由於樣本數非常少,且此結果僅來自單一研究,因此本回顧的證據等級較低。

結論:儘管延遲重症足月兒及早產兒靜脈營養介入的時間點有一些優點,但因證據等級低落,所以研究者對此結果的信心有限。對於新生兒介入靜脈營養的最佳時間點仍須進一步的研究才可充分了解。

翻譯紀錄: 

翻譯者:游琇茵 Hsiu-Ying Yu
職稱: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