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早期早產兒短期或長期批次灌食餵養的時間間隔比較

文獻回顧問題

在常規對於早期早產兒的母乳餵養,短期餵養間隔(例如,兩小時或更短)是否比長期餵養間隔(三小時或更長)耐受性較佳?

背景

餵養出生小於 32 週的早期早產兒是一項重大挑戰。他們因為腸道未發育成熟而可能導致症狀不一的問題,從輕度(餵養不耐受)到中度(牛奶從胃逆流)到嚴重(如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NEC)。NEC 是一種感染性併發症,會導致部分腸道無法修復。餵食間隔,即每次餵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能會有影響,但到底如何算適當的餵食間隔是一項重大挑戰。短期間隔(通常少於三個小時)和三個或更多小時的長期間隔都有其自身的風險。當間隔時間較短時,可以更頻繁地餵少量牛奶。嬰兒可能較能耐受少量的牛奶,但他們的腸道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在每次餵食之間好好休息。

研究特點

我們搜尋醫療資料庫裡截至 2020 年 6 月 25 日為止的資料。我們發現了四項研究(包含 417 名嬰兒),均在中等收入的國家進行。所有四項研究比較了兩小時和三小時的餵食間隔。所有研究均包含妊娠周數(自女性最後一次月經開始的時間)29 週至 35 週的極低出生體重嬰兒。

主要結果

當我們結合研究結果時,他們認為兩小時和三小時的餵養間隔之間幾乎沒有差異。我們不確定兩小時和三小時餵養間隔在達到完全腸內(管子)餵養的天數方面是否有任何差異,因為結果不準確並且研究存在一些偏差。在出生後最初幾天通常體重下降後,恢復出生體重所需的天數對於接受兩小時餵養的嬰兒來說可能會稍長一些,但我們不確定這個的重要性。我們沒有足夠的數據來確定研究報告的任何不良結果是否存在任何差異。然而,因為只有少數嬰兒經歷了 NEC,我們不確定各組之間是否有任何差異。沒有關於餵養間隔對於死亡、住院期間嬰兒生長和神經發育結果(兒童大腦發育)的影響資訊,也沒有關於其他餵養間隔,例如一小時或四小時的餵養的資訊。我們需要一篇正在等待進一步分類的研究來提供我們更多的資訊。

證據品質

這篇文獻回顧研究的證據品質是很低的。因此,兩小時和三小時的餵養間隔之間可能在臨床上沒有重要的差異。

翻譯紀錄

翻譯者: 莊蕙瑄 (嘉義基督教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Ibrahim NR, Van Rostenberghe H, Ho JJ, Nasir A. Short versus long feeding interval for bolus feedings in very preterm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8. Art. No.: CD012322. DOI: 10.1002/14651858.CD012322.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