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人偏頭痛的心理治療法

重要結論

缺乏高品質的證據顯示,心理治療對頻繁發作的偏頭痛病人,能立即或長期在治療後,有顯著的幫助或傷害。

研究背景

偏頭痛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與低品質生活和生活障礙有關。雖然藥物可以控制偏頭痛,但藥物控制並不適用於每位病人,有些病人可能會有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不良事件)。許多心理治療法被列入控制成人偏頭痛的評估當中。心理治療會提供病人衛教、放鬆技巧或應對症狀的策略等,幫助成年病人改變對偏頭痛的行為或想法,試著減少偏頭痛相關症狀。

文獻回顧探討問題

我們針對成人偏頭痛的心理治療進行了評估,對象包含患有慢性或偶發性偏頭痛的成年病人,無論是否為有預兆或無預兆偏頭痛(aura,在偏頭痛發作前的警告徵兆)。我們將接受偏頭痛心理治療的病人與「對照組」比較。對照組病人包括接受常規治療(「標準護理」)、等待接受治療,或接受其他類型治療,如衛教。我們選出偏頭痛發作頻率相關的數據(即治療後的一個月內偏頭痛發作的天數、偏頭痛發作的次數)作為我們的主要評估結果。此外,我們整理出治療有效者數量(偏頭痛頻率降低50%的病人)、偏頭痛發作強度、持續時間(每天偏頭痛持續幾小時)、相關藥物使用、情緒、生活品質和偏頭痛造成生活障礙的資料.我們記錄下與治療有關的傷害(不良事件)案例。

研究特點

2018 年 7 月,我們搜索了資料庫,並發現 21 項相關研究,總計研究參與者達 2482 人。大部分的研究調查了三種治療中的其中一種,即認知行為療法(CBT),CBT能教導病人改變思想和行為的技巧。技能包括應對策略,或生物回饋或放鬆技巧,教導病人透過專注於放鬆練習,或透過儀器提供肌肉張力或體溫的回饋,減輕他們的焦慮。另外兩個心理治療法,分別在不同的單一研究中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紀錄病人情緒和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EMDR會運用病人的反覆眼動,幫助他們接受痛苦和其他負面經驗。我們對治療後的結果和最長期的追蹤感興趣。

主要結論

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心理治療能在治療四周內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然而,此次分析中,我們只能採納四項品質不高的研究數據。四項研究的報告列出偏頭痛發作頻率降低50%或以上的病人比例,這些研究中,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可能產生有效治療的比例(即偏頭痛發作頻率降低50%),是控制組的兩倍。

沒有證據顯示心理治療會影響偏頭痛的強度、偏頭痛的藥物使用、情緒或生活品質。只有兩項研究評估不良事件,因此我們無法得出結論。

我們發現治療後續追蹤的資料很少,也沒有證據支持或反駁心理治療的長期影響。

證據品質

我們將研究證據品質劃分出四個等級進行評估:非常低、低、中等、或高。高品質的證據意味我們對分析結果非常有信心。相對地,若證據品質等級為非常低,即表示我們無法確定分析結果。整體而言,我們判斷此次證據品質為非常低。

結論

沒有證據顯示心理治療會影響偏頭痛的頻率。相比對照組,更多的治療有效者(即報告中偏頭痛發作頻率減少50%的病人)願意接受心理治療,但支持這項結論的證據品質非常低,因此我們仍無法確定這項結果的可信度。由於研究證據不足,對於心理治療是否會導致不良事件上,我們無法得出結論。現有的長期追蹤資料很少,同時也沒有跡象顯示心理治療對病人有任何長期影響。總體而言,由於研究缺乏高品質的證據,無法證明心理治療對偏頭痛是否有實際影響,因此,也無法確定心理治療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區別。對此,為高品質的研究籌措資金顯得非常重要,且未來更多的研究可能會改變這次審查的結論。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芝君
職稱: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