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針灸治療成人神經病變痛

文獻回顧問題探討

針灸在治療成人慢性神經病變痛方面是否安全且有效呢?

背景

神經病變痛是一種由神經受損引起的慢性複雜疼痛。與受損組織(如:跌倒、割傷或膝關節炎)沿健康神經傳遞的疼痛訊息並不相同。大約7%至10%的人口有神經病變痛的情形。針灸是一種傳統中醫(TCM)的技術,透過將針插入皮膚或下方的組織來治療疾病。

在這篇評論中,我們感興趣的是針對成人神經病變痛,針灸是否能減輕疼痛,提高生活品質,並且比其他治療方案發生更少的副作用。我們搜尋對比針灸與假針灸的研究(假針灸即使用鈍針滑入手柄,而不是穿透下面的皮膚或組織)。我們還搜尋了治療上比較針灸與一般治療,或其他積極治療(如甲鈷胺,尼莫地平,肌醇,和消渴痹通膠囊)的研究。

研究特性

2017年2月,我們進行了相關臨床試驗的搜尋。總共有六篇人工針灸研究納入分析:一篇將針灸與假針灸進行比較;另外三篇比較針灸加上其他積極治療,與其他積極治療相比;最後兩篇則比較針灸與其他積極治療。這六項研究總共納入462名患有慢性周圍神經病變痛的成年人。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52至63歲。平均接受了八周或以上的治療。我們沒有搜尋到任何研究有比較針灸與一般治療,也沒有研究比較針灸與其他針灸技術如電針,溫針,或火針。

主要結果與證據品質

與假針灸或其他療法(如甲鈷胺,尼莫地平,肌醇,和消渴痹通膠囊)相比,我們無法確定人工針灸對疼痛強度、疼痛緩解以及生活品質有所助益。而且針對針灸的潛在危害(或副作用)的證據在此處是缺乏的。

我們將證據品質進行以下等級評估:非常低、低、中等、或高。若證據等級為非常低,即表示我們對於分析結果無法確定。高品質的證據,意味我們對分析結果非常有信心。此文獻回顧中的證據品質為非常低,主要是因為研究的方式有問題(例如參與者對治療並無盲化,或較多假針灸組的參與者提前離開研究),有的研究則納入非常少數的參與者。此外,這些發現僅適用於老年人的周圍神經病變痛。

整體而言,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或反駁針灸在治療神經病變痛方面的效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廖健安 服務單位:基隆長庚醫院 中醫科 職稱: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