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變換作為壓力性損傷之預防

本篇文獻回顧的目的為何?

本文獻回顧的目的為比較不同體位及變換體位的頻率,無論其風險或照護條件如何,以找出預防成人壓力性損傷最有效的方式。我們蒐集並分析了所有相關研究 (即隨機對照試驗,一種使用隨機方法將參與者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中,且能提供最可靠健康佐證的研究類型) 來回答這個問題,並找到八項相關試驗及兩項經濟評估。

我們發現在此文獻回顧 2014 年的版本中,體位變換頻率的有效性尚不清楚。此更新納入了自上述時間以來進行的新的試驗結果。

關鍵訊息

尚無明確的證據指出何種特定擺位和變換頻率對於成人壓力性損傷的預防最為有效。這部分歸因於研究的品質低落,其大多參與者數量較少,並缺乏研究方法的詳述。同時,僅有有限證據支持不同變換體位的頻率和姿勢的成本效益。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測量變換體位對於壓力性損傷所形成的影響,並找出對於變換頻率及體位的最佳擺位方案。

本文獻回顧的研究內容為何?

壓力性損傷,又稱壓力性潰傷、壓瘡、褥瘡性潰傷、和褥瘡,是壓力和摩擦力作用於身體承重之骨凸處所導致的。壓力性損傷即骨凸處皮膚或皮下組織的局部性損傷。最常見於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

變換體位是一種與其他措施共同使用,以預防壓力性損傷形成的方法之一。體位變換涉及將患者調整到不同姿勢以重新分配身體某處所承受的壓力。我們想知道何種體位調整的方案能最能有效預防成人壓力性損傷。我們研究了不同體位變換對人們所感受的滿意度、疼痛感、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們也有興趣比較不同體位變換方式所帶來的成本效益。

本篇文獻回顧的主要結果為何?

我們找到了 2004 年至 2018 年間發表的八項臨床實驗及兩項經濟評估,其涉及了 3,941 名參與者。受試者年齡介於 55 至 90 歲之間。三項臨床試驗比較了間隔2、3、4、或6小時的體位變換頻率。另外三項試驗比較了不同傾躺姿勢。

兩項測試還包含成本效益評估。沒有任何研究提及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操作過程中的疼痛情形、或病患滿意度。

支持使用特定一種體位變換頻率及擺位的證據品質低且數量有限,因此,何種擺位方式及頻率針對預防壓力性損傷的形成最為有效依然無法確定。納入的試驗均無報告關於受試者的疼痛、滿意度或生活品質。研究結果尚無定論,且採納的試驗所提供的證據品質從低到非常低。

本篇文獻回顧的更新日期為何?

我們搜尋了截至 2019 年 2 月前發表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吳曉蓉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