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低溫治療以作為兒童心肺驟停後保護神經的治療方案

兒童心肺驟停並不常見,但其存活率極低。倖存的兒童所受到的腦創傷對病人及其家屬都十分難受。過往病例證實,成人心肺驟停或新生嬰兒在分娩時因窒息而心肺驟停後,如將其體温降至介乎32°C至34°C,即較正常體温少3°C至4°C (低温療法),能提高存活率及減少大腦的傷害。由於兒童和成人心肺驟停的成因並不相同,分娩時嬰兒窒息的原因也不盡一樣,故此低温療法在幸存兒童或腦部受損的兒童當中的成效如何尚無定論。

因此我們進行了考科藍系統性文獻回顧,搜尋2011年12月前的醫學資料庫(CENTRAL, MEDLINE, EMBASE)的文獻,及聯絡國際專家以取得已發表或未被發表的高品質證據。我們沒有發現符合納入標準的隨機對照研究。但是,我們找到四項進行中的試驗,一旦試驗完成,或能納入本回顧。

目前為止,有關兒童心肺驟停並恢復自發性血流後的數小時內應否使用低温治療,所有隨機對照試驗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都缺乏證據去支持或推翻。現行的國際復甦指引建議醫生考慮給予嬰兒和兒童低温治療,但即使欠缺其他可行的治療方法,而又不考慮在加護病房接受支持性治療,仍需要更多研究加以確認低温治療是正確的建議。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國棟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