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腸直腸癌手術前單做放射治療與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之比較

直腸罹癌的患者,是以手術來治療在肛門正上方的大腸末端。當腫瘤的術後復發風險被視為高的話,會在術前給予放射治療(RT)。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這種術前放射治療改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結果。近來有不少研究調查在手術前進行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CRT)。理論上,增加化學治療能加強放射治療對抗腫瘤的活動力。本統合分析概括了5個比較術前RT與術前CRT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研究結果。所有的研究都是隨機的,意思是指不論給予RT或CRT的決定都是偶然(抽籤)。統合分析的結果可以概括如下:相較於只做RT,術前CRT導致治療中的副作用增加;再者,雖然死於術後併發症的風險相似,但術後併發症也有些微的增加。術前CRT對於造成腫瘤萎縮(縮小)與預防此疾病的局部復發較為有效。然而,額外的化學治療沒有導致更多的括約肌保存手術,也沒有影響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

背景

術前放射治療(RT)降低第二期與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局部復發率並且改善存活率。化學治療與RT的合併治療有健全的放射生物學基礎,且化學放射(CRT)合併治療的第二期試驗顯示,對於大腸直腸癌的作用是值得期待且有希望的。

目的

比較在可切除的第二期與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患者身上的術前RT與術前CRT。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Cochrane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Embase.com以及Pubmed等資料庫中從1975年至2012年6月止的資料。針對Ann Surg、Arch Surg、Cancer、J Clin Oncol、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以及 ASTRO、ECCO與 ASCO會議論文的人工搜尋,由1990年開始進行至2012年6月。

選擇標準

相關研究將可切除的第二期與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患者隨機分派為至少1個術前RT組或至少1個術前CRT組。

資料收集與分析

主要結果參數包括5年整體存活期(OS)與5年局部復發率(LR)。次要結果參數包括5年無病存活期(DFS)、轉移率、病理完全反應率、臨床反應率、括約肌保存率、急性毒性、術後死亡率與發病率,以及吻合口漏率。結果參數以勝算比(OR)來做總結,並結合95%信賴區間(CI)的固定效應模式。

主要結果

找出了5個試驗並且收錄在統合分析中,其中1個收錄的研究只記錄初步資料。術前RT之外的化學治療顯著地增加第三與第四級急性毒性(OR 1.68-10, P = 0.002)且稍微影響術後整體發病率(OR 0.67-1.00, P = 0.05),然而對於術後死亡率或吻合口漏率則沒有觀察到差異。雖然無法轉化為較高的括約肌保存率(OR 0.92-1.30, P = 0.32),但與單獨做術前RT比較,術前CRT顯著增加病理完全反應率(OR 2.12-5.84, P < 0.00001)。5年局部復發率在CRT組中顯著低於單獨做RT的組(OR 0.39-0.72, P < 0.001)。在5年DFS(OR 0.92-1.34, P = 0.27)或5年OS(OR 0.79-1.14, P = 0.58)中則沒有觀察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作者結論

相較於單做術前RT,術前CRT加強了病理反應並改善對可切除的第二期與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的局部控制,但是對無病存活期與整體存活率則沒有效益。並沒有完全瞭解術前CRT對於功能性結果以及生活品質的效應,未來的試驗應該要處理這個部分。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De Caluwé L, Van Nieuwenhove Y, Ceelen WP. Pre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versus radiation alone for stage II and III resectable rectal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11. Art. No.: CD006041. DOI: 10.1002/14651858.CD00604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