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心像練習用以改善腦中風半側輕癱病人手臂功能與手臂動作

文獻回顧問題

心像練習是否可以改善中風病人的上肢復健效果?

研究背景

心像練習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個人反覆地運用心像演練某個動作或任務,實際上並未實際執行該動作或任務。心像練習的目的是提高執行這些動作或任務的表現成效。心像練習被當做是肢體練習的潛在輔助方式,而肢體練習通常是中風倖存者常常需要進行的復健治療。

文獻搜尋日期

我們於2019年9月檢索了10個電子資料庫和兩個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庫。

研究特性

我們納入25項研究、其中包含676位受試者。34%的參與者是女性。在所有研究中,參與者均被隨機分組。這項研究報導來自九個國家、進行以下一項或多項的測量:適用於上肢的實際生活任務的手臂功能(例如,從杯子中喝水,操縱門把手),手臂的運動量和質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動。我們尋求但未找到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經濟成本和不良事件相關的證據。

關鍵結果

我們對現有文獻的回顧提供中度確定性的證據證明:與單獨使用其他復健治療相比,在物理復健治療之外另增加心像練習所產生的成果效益會有所提升。迄今為止的證據表明,手臂功能和手臂運動會有所改善。目前尚不清楚(1)在體能練習中增加心像練習是否會改善日常生活活動; (2)與常規治療相比,單獨進行心像練習是否有助於改善手臂的運動控制; (3)需要進行多少心理練習才能產生最佳效果; (4)是否最好在中風後的特定時間進行心像練習。任何一个研究中都没有報導過有任何副作用或傷害產生。

證據的確定性

基於研究設計中的一些挑戰,與單獨使用其他復健治療相比,在其他物理治療中增加心像練習對於手臂功能和手臂運動結果的證據是中等的。基於研究設計和納入的參與者較少,對於日常生活活動成果效益的證據性低。單獨使用心像練習,與常規治療比較相比,手臂動作成果的證據確定性較低,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因。

翻譯紀錄

翻譯者:莊雅琴
服務單位:臺北榮民總醫院
職稱:臨床心理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 : 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Barclay RE, Stevenson TJ, Poluha W, Semenko B, Schubert J. Mental practice for treating upper extremity deficits in individuals with hemiparesis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5. Art. No.: CD005950. DOI: 10.1002/14651858.CD005950.pu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