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抗生素是預防拔牙後感染的一種有效方法嗎?

本文探討的問題為何?

受蛀牙、牙齦疾病影響的牙齒或疼痛的智齒通常是需要由牙醫拔除的 (拔牙)。拔牙是一種外科手術,可能會在口腔裡留下被感染的傷口,感染會導致腫脹、疼痛、化膿、發燒、甚至是 ”乾性齒槽炎”(牙槽沒有被血塊包覆,並且有劇烈的疼痛和難聞的氣味)。

這些併發症會讓病人感到不適,咀嚼、說話困難、牙齒不易清潔,甚至是影響工作或學習。治療感染通常很簡單,可以是傷口引流和讓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抗生素的作用是殺死引起感染的細菌,或減緩細菌的生長速度。但是,某些感染是可以自行清除的,不必要的服用抗生素可能會讓細菌變的有抗藥性,對全世界來說 ”抗生素的耐藥性” 是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

抗生素有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如腹瀉、噁心。一些病人可能對抗生素過敏,而且抗生素可能無法跟其他藥物混合併用。

牙醫經常在拔牙時開立抗生素給病人,作為防止感染發生的預防措施。這可能不是必需的,而且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影響。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知道给予抗生素的這個預防措施是否可以减少拔牙後的感染及其他併發症。我們也想了解,與患有疾病如糖尿病或愛滋病毒等的人相比,抗生素對身體健康的人是否有不同的作用。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一些研究,這些研究評估與安慰劑 (假藥) 相比,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抗生素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這些研究納入了任何年齡層接受拔牙的受試者。

我們盡可能地將研究結果彙整並進行分析。我們對每個研究品質進行評估,以判斷各個研究的可靠性(確定性)。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納入 23 項研究,共有 3,200 多名受試者,他們在拔牙前或拔牙後立即接受了不同種類和劑量的抗生素或安慰劑,或是兩者都有。

有 4 項研究在西班牙進行,巴西、瑞典和英國各進行了 3 項研究,另有 2 項研究在印度進行,而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波蘭、紐西蘭、奈及利亞和美國各進行了 1 項研究。 除了 1 項研究外,其他所有研究納入的都是 20 多歲健康的受試者。有 21 項研究評估了在醫院牙科部門進行的智齒拔除,1 項評估了智齒以外的拔除及 1 項評估了複雜的口腔手術。納入的研究皆沒有評估在一般牙科診所進行的蛀牙拔除。

主要研究結果

在手術前或手術後(或前後)給予抗生素可以降低口腔外科醫師拔除智齒後引發感染和發生乾性齒槽炎的風險。但是,抗生素可能會給這些受試者帶來更多的不良反應 (通常是短暫而輕微的)。對於拔除智齒的受試者,沒有證據表明抗生素可以預防疼痛、發燒、腫脹或張口受限的問題。

對於嚴重蛀牙的拔牙、牙齦病變的拔牙、生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拔牙,沒有證據可判斷預防性抗生素的效果。

研究結果有多可靠?

我們對研究結果的信心有限,因為我們對所有納入研究的設計和某些報告方面存在疑慮。

這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沒有發現針對免疫系統低下、患有其他疾病、幼兒或老年受試者的研究,因此我們的研究结果可能不適用於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另外,拔牙主要是由口腔外科醫師進行,因此本文獻可能不適合在普通診所的牙醫。

另一個無法透過臨床研究(在人體中測試新醫療方法的研究)來評估的問題是,讓沒有感染的人廣泛使用抗生素,很可能會導致更多抗生素耐藥性的發生。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讓身體健康的人在拔牙後服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預防感染,但是抗生素的使用與否應根據病人的健康狀況和發生感染併發症的可能性來决定。

本文獻回顧最近的更新日期為何?

這是一篇更新的文獻回顧。文獻的檢索是截至 2020 年 4 月的最新版本。

翻譯紀錄

翻譯者:黃婷詩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Lodi G, Azzi L, Varoni EM, Pentenero M, Del Fabbro M, Carrassi A, Sardella A, Manfredi M. Antibiotic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2. Art. No.: CD003811. DOI: 10.1002/14651858.CD00381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