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醫院醫師開立抗生素處方的方式

文獻回顧目標

此篇考科藍文獻回顧的目標,在於探討改善醫院醫師開立抗生素處方的方法。我們收集並分析所有相關的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共找到了221個研究。

主要訊息

使用抗生素政策改善了處方開立方式並縮短了抗生素的治療期間。

改善醫師開立抗生素處方的介入措施,令受試者住院的時間縮短了1.12天(根據15個研究的結果),也沒有增加死亡的風險(根據29個研究結果)。提供建議或回饋給醫師的介入措施,和不提供這些資訊給醫師相比,更能有效的改善實際處方。而由7個研究的證據顯示,通過使用規範使醫師正確開立處方的介入措施,會使得治療延遲,並使感染專家和臨床團隊之間的信任受到破壞。

本文獻回顧研究了什麼?

抗生素用於治療細菌感染,例如肺炎。隨著時間過去,許多細菌對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抗生素的抗藥性對病患及健康照護體系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有抗藥性的細菌會導致較高的死亡率及較長的住院期。細菌抗藥性時常因為在不需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使用抗生素而產生。研究顯示,大約在一半的例子中,醫院的醫師並沒有正確的開立抗生素。

我們調查了能幫助醫師正確開立抗生素的介入措施之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何種改變行為的技術能夠影響介入措施的成功。

主要結果

我們發現了221個相關研究。其中96個研究出自於北美,其餘125個研究出自於歐洲(87個)、亞洲(19個)、南美(8個)、澳洲(8個)以及東亞(3個)。研究測試的介入措施大致分成2類:限制型技術,即實施規範使醫師正確開立處方;以及支持型技術,提供建議或回饋,以幫助醫師正確開立處方。

我們發現高度可信的證據,介入措施使更多住院病患根據抗生素處方政策接受適當的治療。中度可信的證據顯示,在不增加病患死亡數的情形下,介入措施縮短了住院時間。限制型及支持型的技術兩者都成功有效地介入。我們不需要更多研究來回答這些介入措施是否減少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但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研究以了解使用限制性介入措施的非預期後果。

儘管事實上大多數人沒有廣泛地採取行改變為的技術—稽核與提供實施績效回饋,介入措施仍成功安全地減少了醫院內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有效傳播文獻回顧的結果將可能對健康服務及政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本文獻回顧資料更新日期為何?

我們搜尋至2015年1月發表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李郁文
服務單位:信德診所
職稱:藥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