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健康照護工作人員需承受與工作相關或職業上的壓力。這通常是因為健康照護工作人員在工作上面對著相當高的期許,但他們卻不見得在工作上有足夠的時間、技能以及社會的支持。這可能導致嚴重的憂慮、倦怠或身體上的病痛。結果,健康照護工作人員可能就無法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壓力與倦怠可能也會耗費成本,因為受到影響的健康照護工作人員會請病假,甚至可能轉換工作。
我們評估了不同方法在預防健康照護工作人員壓力與倦怠的成效。
研究特徵
我們收錄了58個共含7,188位受試者的研究。收錄的研究中有54個為隨機對照研究,4個為非隨機對照研究。我們將介入方式分為認知行為訓練、身心靈放鬆,或是組織變革。
主要結果和證據品質
認知行為介入
根據6個研究的低品質證據顯示,相較於無介入治療且追蹤期在少於一個月至兩年間,認知行為訓練降低了13%的壓力。這個降低的程度對於有壓力的人來說到底有多大的關聯,仍然不明確。當認知行為訓練與放鬆介入合併時,結果是相似的。然而,在三個研究當中,其他著重於照護內容而非壓力管理的訓練,與在認知行為訓練課程後的壓力等級是相似的。
心理與身體的放鬆介入
17個研究的低至中等品質證據顯示,相較於無介入治療,身心靈放鬆皆能讓壓力等級減少23%
組織介入
在組織介入方式中,有20個研究旨於改變工作狀況、6個研究為改善支持或輔導制度、4個研究為改變照護內容、1個研究為改善溝通技巧,2個研究為改善工時時程。在這2個針對改善工時時程的研究中,較短或間斷性的工作時間,皆降低了壓力等級,但其他組織介入治療方式的效益則不明確。
結論
我們總結,認知行為訓練與身心靈放鬆,皆能適度地減輕壓力。改變工時時程也能夠減輕壓力,但其他的組織介入方式則沒有明確的效益。我們需要更多至少包括120位受試者且最好是單一介入治療的隨機研究。組織的介入需要更加著重於處理造成壓力的特定因素。
有低品質證據顯示,認知行為訓練、身心靈放鬆,比無介入方式降低了更多的壓力,但沒有比其他介入方式來的多。另外也有低品質證據顯示,工時時程的改變可能會降低壓力。其他組織介入對於壓力的程度沒有成效。需要更多至少有120位受試者、比較介入治療與安慰作用介入之隨機對照試驗。組織介入需要更著重於降低特定的壓力源。
健康照護工作人員可能會因為欠缺技術、組織因素,以及低社會支持的工作狀況下而承受職業壓力。這可能會導致有憂慮、倦怠與身心疾病的問題,進而降低生活品質與影響服務的提供。
評估以工作導向與個人導向的介入方式相較於沒有介入或有其他介入方式,對於預防健康照護工作人員職業壓力之成效。
截至2013年11月,我們所搜尋的資料庫如下: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MEDLINE、EMBASE、PsycINFO、CINAHL、NIOSHTIC-2以及Web of Science等資料庫。
隨機對照試驗的介入旨於預防健康照護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在組織介入治療,中斷性時間序列與前後對照研究(CBA)也都是合適的試驗方式。
兩位作者獨立地萃取資料並評估試驗品質。當各試驗作者使用的不同量表中來評量壓力或倦怠,我們使用標準平均差(SMDs)計算。我們將相似的研究整合在統合分析當中,我們使用GRADE系統來為證據品質評分。
在這次的更新中,我們增加了39個研究,合計共有58個研究(54個RCTs,4份CBA研究),共7,188位受試者。我們將介入方式分為認知行為訓練(CBT;n=14)、身心靈放鬆(n=21)、合併認知行為訓練與身心靈放鬆方式(n=6),以及組織介入(n=20)。24個研究的追蹤期少於1個月,22個研究的追蹤期為1至6個月,12個研究的追蹤期為超過6個月。我們將結果分類為壓力、焦慮或一般健康狀況。
6個追蹤期為1個月的研究有低品質證據顯示,無論是否合併身心靈放鬆治療的認知行為訓練(CBT)介入,對降低壓力的症狀,並沒有比無介入更為有效(SMD -0.27,95%信賴區間(CI) -0.66至0.13;332位受試者)。但在7個追蹤期為1至6個月的研究(SMD -0.38,95% CI -0.59至-0.16;549位受試者,相對風險降低13%)與2個追蹤期超過6個月的研究(SMD -1.04,95% CI -1.37至-0.70;157位受試者)中,無論是否合併身心靈放鬆治療介入,認知行為訓練皆比沒有任何介入降低了更多的壓力。
在3個研究當中,相較於其他介入方式,認知行為訓練介入並沒有帶來相當大的作用。
身體放鬆治療(例如:按摩),相較於無介入治療,對於減少壓力更為有效,在4個追蹤期為1個月的研究(SMD -0.48,95% CI -0.89至-0.08;97位受試者)與在6個追蹤期為1至6個月的研究當中(SMD -0.47;95% CI -0.70至-0.24;316位受試者)。關於壓力的程度,兩個研究皆未發現在按摩與額外的休息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
心靈放鬆治療(例如:冥想)與無介入治療的壓力症狀是相似的,在6個追蹤期為1至6個月的研究當中(SMD -0.50,95% CI -1.15至0.15;205位受試者),但在1個追蹤期超過6個月的研究當中,發現接受心理放鬆治療的壓力症狀減少了。一個研究顯示,相較參加理論分析課程,心理放鬆對於降低壓力較為有效,另外,它也比單純坐在椅子上休息來得有效。
組織介入是由工作狀況的改變、組織的支持、照護方式改變、溝通技巧的增加以及工時時程改變結合而成的。工時時程的改變(由不週休改為週休、工作時程由四週改為兩週)降低了壓力(SMD -0.55,95% CI -0.84至-0.25;2個試驗,180位受試者)。其他組織介入方式並沒有比無介入或其他介入來得更為有效。
除了一份比較之外,我們將所有的證據品質等級評定為低。對於認知行為訓練,是因為有出版偏誤的可能性,對其他比較來說,則因為缺少精準率與風險偏誤。只有將放鬆與無介入比較之證據品質為中等。
審稿者:溫載鉉/陳杰峰
服務單位: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委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辦理 實證醫學中心
職稱:事務員/主任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