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與非手術對於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效果之比較

手術與非手術之治療:哪種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效果較好?

關鍵訊息

追蹤 6 至 12 個月後,結論是手術可能比夾板治療有更高的臨床改善率。尚不確定這兩種治療方法的危害影響可能較小的證據。

6 至 12 個月的追蹤後,尚不確定手術和皮質類固醇注射的臨床改善率或危害影響率是否有差異。

一般來説,我們對於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手術療效缺乏信心,因爲我們沒有檢索到手術與安慰劑手術或無治療作比較的研究,未來的研究應能填補相關證據的缺失。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疾病,此疾病會導致手腕處壓迫正中神經導致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刺痛與疼痛。在嚴重情況下,皮膚感覺可能會永久性減弱,手腕處的壓迫可能會導致拇指基部的肌肉萎縮。

如何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通常,非手術治療療法如夾板、注射皮質類固醇、運動和操作治療是第一缐治療。出現持續性症狀及重症時,手術被採用於治療患者的治療手段。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探索手術和非手術的治療對於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是否較有益處,且危害是否更小。

我們做了甚麼?

我們檢索的研究,將手術與下列治療方式進行比較:1)無治療或安慰劑治療,2)任何非手術治療,當中也比較了臨床改善率、症狀、手功能、疼痛和與健康相關之生活品質,以及危害影響和進一步手術的需求,依 Cochrane 方法收集數據並分析該相關數據。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了 14 項研究,這些研究共隨機分配了 1,231 人參與。受試者平均年齡在 32 歲至 52 歲之間,有 84% 是女性;分別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共九個國家;症狀持續 31 週至 3.5 年,嚴重程度各不相同。手術比較的對象為 1)夾板固定法、2)皮質類固醇注射、3)夾板固定法加上皮質類固醇注射、4)高濃度血漿血小板注射、5)手法治療(一週一次,三個 30 分鐘的療程包括去敏感化療法)、6)多重非手術治療 (手部治療、活動調整、非類固醇消炎藥、夾板治療,若需要再進行超音波治療,共 6 項療法之結合)、7)未指明之療法與手部輔具。此外,一項研究將皮質類固醇注射與手術加上皮質類固醇注射作了比較。兩項研究報告中,包括接受了至少兩週無手術治療並對該治療無反應的患者。研究規模從 22 人到 176 人不等。十項研究測量了長期追蹤(超過 3 個月,通常為 6 或 12 個月)的結果。

我們沒有發現將手術與安慰劑或無治療作比較的研究。

關鍵结果

手術由於其長期的治療效果而經常被使用,因此總結主要關注長期追蹤(6 至 12 個月)。

手術與夾板固定的比較

比起夾板固定,手術的臨床改善率結果更高(兩倍)。然而,手術在改善症狀或手部功能,以及一般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上並不比夾板固定更有益。

我們不確定手術與夾板固定的危害效果之風險區別是否不同。夾板組中有些人遭受手術相關的傷害,因爲他們在結果測量完畢之前就已經接受了手術。然而,進行手術治療可能會降低再次接受手術治療的需求。

手術與皮質類固醇注射相比

我們不確定臨床改善率、症狀緩解、危害影響的風險和進一步手術的需求在手術與皮質類固醇注射之間是否有不同。手部功能或疼痛可能沒有太大差異。

其他對照

手術治療可能在改善症狀上比多重無手術治療的益處稍好,但在其他結果上沒有帶來益處。

手術的臨床改善率從結論上可能比手法治療更高(1.6 倍),但在其他結果上沒有帶來益處。

我們不確定手術是否比夾板固定及皮質類固醇注射結合提供更多益處。

研究證據的侷限性是什麼?

最重要的限制是對於進行了沒有療效的非手術干預之患者,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確定手術比無治療有效,或是比持續進行的非手術治療更有效。此外,目前尚不清楚手術在幾年的追蹤後是否能提供更持久的效果。

我們對於手術和非手術治療之間差異的證據之信心,主要受到一個因素的影響,即所有研究的參與人員都知道他們接受了哪種治療。這可能影響參與人員報告結果的方式,導致治療效果的估計存在偏差。而且,在一項大型研究中,高達 40% 隨機接受非手術治療的人們,於研究期間選擇接受手術治療,並且在測量長期結果時就已經進行了。如果這些人沒有接受手術,他們的結果會更差,手術帶來的好處可能會被低估。

證據最新的更新日期為何?

最新證據截至 2022 年 6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黃凱彥【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