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完全血运重建与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治疗ST段抬高型心脏病发作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比较

系统综述问题

对于多条冠状动脉(围绕心脏并为心脏提供血液的血管)狭窄的患者,以及一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堵塞)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是开通所有动脉还是仅开通一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动脉更好?。

研究背景

多支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称为多支血管疾病)与引起心脏病发作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共存,这在心脏病发作患者中很常见。目前对这些狭窄或完全阻塞的冠状动脉的治疗涉及一种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干预,该手术使用在阻塞部位定位并充气的球囊,从而打开动脉,恢复正常血流。随后通常会放置支架(小网管)以避免先前变窄的动脉再次闭合。除了阻塞的动脉外,可能还有其他狭窄的冠状动脉,但一些心脏病学会建议仅对引起心脏病的血管进行干预,而对其他狭窄的动脉不予治疗,除非患者持续出现症状。

研究特征

我们检索了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脏病伴有多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证据更新至2017年1月4日。只有四项试验报告了政府组织或慈善机构的资助。其他试验没有提及资金来源,也没有提及私营公司作为资金来源。在纳入的试验中,受试者和研究人员都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治疗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偏倚。一项试验因两种治疗的差异显著而提前结束了患者纳入。这可能高估了干预组之间的差异。对于大多数试验来说,纳入的受试者数量不足以看出治疗之间的潜在差异。

主要研究结果

我们纳入了9项临床试验,涉及2633名患有心脏病伴有多血管疾病的患者。与仅开放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冠状动脉的受试者相比,对所有狭窄血管进行治疗的人死于心脏和血液供应疾病(称为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较少,开放有问题的冠状动脉需要的治疗较少,自治疗后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心脏病发作次数也较少。根据我们的分析,尽管对所有狭窄血管进行治疗似乎是一种更好的治疗策略,但仍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来证实这种方法与心血管疾病或心脏病发作或两者导致的死亡减少相关。

证据质量

然而,证据质量极低。例如,纳入研究的受试者数量不足,医疗团队知道受试者被分配到的研究组,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结论。我们需要设计良好、纳入更多受试者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哪种治疗策略更优。

研究背景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很常见,与STEMI后较差的预后相关。基于有限的证据,国际指南建议在STEMI期间仅对罪犯血管进行干预。这又使得其他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需要根据激发试验中诱导的缺血进行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新数据表明,与仅对罪犯血管干预相比,对罪犯和非罪犯冠状动脉狭窄同时进行干预(完全干预)可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研究目的

评估早期完全血运重建与仅罪犯血管干预策略对STEMI伴有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Online, MEDLINE)、医学文摘资料库(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门户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最新的检索日期:2017年1月4日。检索未对语言施加限制。我们手工检索了截至2016年12月的会议记录,并联系了该领域相关的作者和公司。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将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仅罪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STEMI伴有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比较。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我们通过综述作者之间的讨论来解决分歧。我们使用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主要结局是长期(指数干预后≥1年)全因死亡率、长期心血管死亡率、长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不良事件。次要结局是短期(指数干预后的前30天内)全因死亡率、短期心血管死亡率、短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费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据,并将结果表示为风险比(risk ratios, RR),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为95%。我们使用GRADE标准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TSA)来对照随机误差风险。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2633名STEMI伴有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配到完整血运重建策略组(n=1381)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策略组(n=1252)。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策略对于长期全因死亡率没有差异(完全血运重建组为65/1274(5.1%),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为72/1143(6.3%);RR=0.80,95% CI [0.58, 1.11];受试者=2417;研究=8;I 2 =0%;证据质量极低)。与仅罪犯血管干预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较低比例的长期心血管死亡率(完全血运重建组为28/1143(2.4%),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为51/1086(4.7%);RR=0.50,95% CI [0.32, 0.79];受试者=2229;研究=6;I 2 =0%;证据质量极低)和长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完全血运重建组为47/1095(4.3%),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为70/1004(7.0%);RR=0.62,95% CI [0.44, 0.89];受试者=2099;研究=6;I 2 =0%;证据质量极低)有关。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策略在复合不良事件方面没有差异(完全血运重建组为51/2096(2.4%),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为57/1990(2.9%);RR=0.84,95% CI [0.58, 1.21];受试者=4086;I 2 =0%;证据质量极低)。完全血运重建与长期血运重建比例较低相关(完全血运重建组为145/1374(10.6%),而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为258/1242(20.8%);RR=0.47,95% CI [0.39, 0.57];受试者=2616;研究=9;I 2 =31%;证据质量极低)。长期全因死亡率、长期心血管死亡率和长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 TSA表明,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才能就这些结局得出更结论性的结果。关于长期重复血运重建,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可能不会改变我们目前的结果。所有主要结局和大多数次要结局的证据质量被认定为极低,主要是由于偏倚风险、不精确和间接性。

作者结论

与仅罪犯血管干预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可能更优越,因为其长期心血管死亡率、长期血运重建和长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低,但这些发现都基于极低质量证据。TSA还支持进行更多随机对照试验,以便就完全血运重建对长期全因死亡率、长期心血管死亡率和长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得出更有力的结论。

翻译笔记

译者:桑楠(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英语医学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4年3月2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Bravo CA, Hirji SA, Bhatt DL, Kataria R, Faxon DP, Ohman EM, Anderson KL, Sidi AI, Sketch Jr. MH, Zarich SW, Osho AA, Gluud C, Kelbæk H, Engstrøm T, Høfsten DE, Brennan JM. Complete versus culprit-only revascularisation i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multi-vessel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 Issue 5. Art. No.: CD011986. DOI: 10.1002/14651858.CD011986.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