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针刺治疗成人神经性疼痛

系统综述问题

针刺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成人慢性神经性疼痛吗?

研究背景

神经性疼痛是由神经受损引起的复杂的慢性疼痛。它不同于从受损组织沿着健康神经传递的疼痛信息(例如,跌倒或切割伤、或膝关节炎)。普通人群中大约7%至10%的人患有神经性疼痛。针刺是一种通过将针刺入皮肤或下面的组织来治疗疾病的传统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技术。

在本系统综述中,我们致力于明确对患有神经性疼痛的成年人,是否可以通过针刺治疗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且比其他治疗方案引起的副作用更少。我们寻找比较针刺与假针刺的研究(假针刺是指使用钝针插入针筒而不是穿透皮肤或皮下组织)。我们还寻找针刺与常规治疗或与其他阳性治疗(如甲钴胺、尼莫地平、肌醇和消渴痹通胶囊)比较的研究。

研究特征

我们于2017年2月对相关临床试验进行了检索。我们纳入了6项手针研究:1项研究是针刺与假针刺比较;3项研究是针刺联合其他阳性疗法与单独阳性疗法比较;2项研究是比较单独使用针刺和其他阳性治疗比较。这6项研究纳入462名患有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的成年人。受试者平均年龄在52至63岁之间。他们接受了8周或更长时间的治疗。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研究比较针刺与常规治疗,也没有任何其他针刺技术的研究(如电针,温针,火针)。

主要结果和证据质量

与假针刺或其他疗法(如甲钴胺,尼莫地平,肌醇和消渴痹痛胶囊)相比,我们不确定手针对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有益作用。关于针刺的潜在危害(副作用)缺乏证据。

我们使用四个级别来评价这些研究中的证据质量:非常低,低,中等或高。非常低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对结果非常不确定。高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对结果非常有信心。该系统综述中的证据质量非常低,主要是由于研究方式存在问题(例如受试者对治疗不知情,或假针刺组的更多受试者提前离开研究)。研究中还包括受试者样本很少的情况。此外,这些发现仅适用于老年人的外周神经性疼痛。

总的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驳使用针刺治疗神经性疼痛。

研究背景

神经性疼痛可能由神经损伤引起,并且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继发改变。尽管已有许多临床试验,但是针对神经性疼痛的针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

研究目的

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价针刺治疗成人慢性神经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事件。

检索策略

我们于2017年2月14日检索了CENTRAL,MEDLINE,Embase,4个中文数据库,临床试验网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ICTRP)。我们还交叉检索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那些用于成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时间持续8周或更长的比较针刺(单独给予或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与假针刺、其他阳性治疗或常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我们检索了基于针刺入和刺激人体组织的针刺治疗性研究,并且排除了在没有针刺入的情况下刺激针刺穴位的其他方法。我们检索了临床实践中使用的手针、电针或其他针刺技术的研究(如温针,火针等)。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流程。主要结局是疼痛强度和疼痛缓解。次要结局是任何与疼痛相关的结果,包括部分改善、退出、受试者经历任何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生活质量。对于二分类结局,我们计算危险比(risk ratio, 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对于连续型结局,我们计算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与95%CI。我们还计算了在恰当情况下获得额外收益需治疗的人数( number needed to treat for an additional beneficial outcome, NNTB)。我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所有资料,并使用GRADE评价证据质量,以生成“结果摘要”表。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6项研究,涉及462名患有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的受试者(442名完成试验的受试者(251名男性),平均年龄52至63岁)。纳入的研究招募了来自中国的403名受试者和来自英国的59名受试者。大多数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包括样本量较小(每个治疗组少于50名受试者),所有研究都面临受试者和研究人员破盲。大多数研究的随机序列生成的偏倚风险不明确(6项研究中有4项),包括分组隐藏(6项中有5项)和选择性报告(所有纳入研究)。所有的研究都调查了手针,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比较针刺与常规治疗的研究,也没有任何研究调查其他针刺技术(如电针,温针,火针)。

一项研究将针刺与假针刺进行了比较。我们不确定两种干预措施之间在减轻疼痛强度方面是否有任何差异(n=45;MD=-0.4,95%CI [-1.83, 1.03],非常低质量的证据)。两组均未达到“比轻度疼痛更轻” (针刺和假针刺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0-10)平均评分分别为5.8和6.2,其中0意味着无痛)。关于生活质量的资料有限,表明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没有关于疼痛缓解、不良事件或其他预定次要结局的证据。

三项研究将针刺与其他疗法(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和肌醇)进行了比较。与其他疗法相比,针刺可降低疼痛“无临床反应”的风险(n=209; RR=0.25,95%CI [0.12, 0.51]),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不良事件或任何其他次要结局。

两项研究比较了针刺联合其他阳性疗法(甲钴胺和消渴痹通胶囊)与单独使用的其他阳性疗法。我们发现与单独接受其他治疗的组相比,针刺联合组的疼痛强度VAS评分较低(n=104;MD=-1.02,95%CI [-1.09, -0.95]),生活质量较高(n=104;MD=-2.19,95%CI [-2.39, -1.99])。然而,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3.23和4.25,表明两组均未达到“比轻度疼痛低”。此外,这一证据来自一项具有高偏倚风险和极小样本量的研究。我们没有发现关于疼痛缓解的证据,两组之间在其他参数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包括对疼痛相关的“无临床反应”和退出。没有关于不良事件的证据。

由于研究限制(性能,检测和损耗偏倚的高风险,以及由于研究规模小而混杂的高风险)或不精确,证据的整体质量非常低。我们对效应估计的信心有限,并且真实效果可能与估计的效果大不相同。

作者结论

由于可获得的资料有限,与假针刺或其他有效疗法相比,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驳使用针刺治疗神经性疼痛或任何特定的神经性疼痛病症。由于治疗持续时间不明确,有5项研究仍在进行中,有7项研究待分类,这些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

翻译笔记

译者:孙旗(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审校:刘雪寒(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19年9月18日

引用文献
Ju ZY, Wang K, Cui HS, Yao Y, Liu SM, Zhou J, Chen TY, Xia J. Acupuncture for neuropathic pain in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 Issue 12. Art. No.: CD012057. DOI: 10.1002/14651858.CD012057.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