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手术与使用环氧酶抑制剂药物治疗的比较

婴儿的血液循环在出生后不久就发生了变化。最初,早产儿在肺动脉(通往肺部的大血管)和主动脉(输送含氧血液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大血管)之间有一个开口(动脉导管未闭,PDA)。当PDA的临床症状首次出现时,其早期的对症治疗有助于缩短婴儿需要辅助呼吸(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患慢性肺病以及肠道损伤性炎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可能性。标准治疗包括限制液体、利尿剂和环氧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或布洛芬。如果这些治疗无效,PDA 会通过手术关闭。本综述中只纳入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154名需要呼吸支持的早产儿)。吲哚美辛和手术有类似的益处。二者对住院期间死亡数、慢性肺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或其他部位出血的影响无差异。手术在闭合PDA方面更有效(三个需要治疗的,一个受益),但它与并发症(气胸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发现的这项研究是在30多年前进行的。临床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闭合术更加安全。因此,该研究的结果是否适用于今天仍有争议。在2007年7月和2012年2月对该综述的更新中没有确定纳入任何额外的随机对照研究,但有三项观察性研究表明,与PDA结扎术相关的以下一个或更多结局的风险增加:慢性肺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感觉神经损伤。

研究背景

显著的左向右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增加了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动脉导管的早期闭合可能通过药物或手术实现。症状性PDA的首选初始治疗,手术结扎术或使用吲哚美辛治疗尚不明确。

研究目的

将二者均用作初始治疗,以比较PDA的外科结扎术与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布洛芬或甲芬那酸)的药物治疗对患有症状性PDA的早产儿的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

检索策略

对于此更新,我们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2012年 ,第2期,MEDLINE,EMBASE,CINAHL,Clinicaltrials.gov,Controlled-trials.com,《儿科学术协会年会记录(2000年至2011年)》(Abstracts2View TM )和2012年2月8日的科学网。

纳入排除标准

对有症状性PDA的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进行随机或半随机试验,以比较结扎术与使用环氧合酶抑制剂的药物治疗,每种均用作闭合PDA的初始治疗方法。

资料收集与分析

作者们独立评估方法学质量并对纳入试验进行资料提取。我们使用RevMan 5.1进行数据分析。

主要结果

一项报告了154名新生儿的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发现在院内死亡率,慢性肺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肌酐水平或脑室出血方面,手术闭合与使用吲哚美辛治疗之间无显著差异。手术组与吲哚美辛组比较,气胸的发生率(风险比(RR=2.68); 95%置信区间(CI)[1.45, 4.93];风险差异(RD=0.25); 95%CI[0.11, 0.38];需要治疗伤害的数量(NNTH)4 (95%CI[3, 9]))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III和IV期(RR=3.80; 95%CI[1.12, 12.93]; RD=0.11; 95%CI[0.02, 0.20]; NNTH=9(95% CI[5, 50]))显著增加。与吲哚美辛组相比,手术组导管闭合的失败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降低(RR=0.04; 95%CI[0.01, 0.27]; RD=-0.32; 95%CI[-0.43, -0.21],需要治疗以获益的病例数(NNTB)3(95%CI[2, 4]))。在2012年的更新中,没有新试验被纳入。

作者结论

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得出结论,是否首选手术结扎或使用吲哚美辛的药物治疗作为有症状性PDA的早产儿的初始治疗疗效更佳。

翻译笔记

译者:李园(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审校:田紫煜(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0年7月11日。

引用文献
Malviya MN, Ohlsson A, Shah SS. Surgical versus medical treatment with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s for symptomatic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term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Issue 3. Art. No.: CD003951. DOI: 10.1002/14651858.CD00395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