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LBP)

系统综述问题

针灸是否可以安全地减轻慢性非特异性LBP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背部相关功能和生活质量?

研究背景

多数人都患有慢性腰痛(low-back pain,LBP)。其中有些人会选择针灸,以改善疼痛和其他症状。

检索日期

证据检索至2019年8月29日。

研究特征

我们评价了涉及8270名受试者的33项试验(37篇文章)。这些试验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进行。研究比较了针灸与假针灸(安慰剂)、未治疗和常规护理间的差异。

关键结局

与假针灸相比,针灸似乎不能在治疗后立即明显地减轻疼痛。针灸治疗后,似乎并未立即改善背部特异性功能,或者短期内也不能提高生活质量。

与未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后能立即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与常规护理相比,针灸似乎并未显著减轻疼痛,但在治疗后似乎立即有效地改善了功能。针灸并不能改善短期内的生活质量。

针灸和假针灸之间,以及针灸和常规护理之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能是相似的。与针灸有关的不良反应是轻微或中度的。

证据质量

证据的质量从极低到中等不等。许多试验中,由于对针灸师或受试者的盲法存在问题,偏倚风险很高。这可能会影响受试者报告结局和研究者计算结局效果。一些结局基于少量样本,会导致结果的不一致和不精确。

作者结论: 

我们发现在治疗后即刻缓解疼痛或在短期内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针灸可能不会比假干预发挥出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与假干预相比,针灸能并未改善短期内的背部功能。但是,针灸在短期内比未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疼痛和功能。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的试验显示,临床上针灸可能并不能减轻疼痛,但该疗法可在治疗后立即改善功能,并在短期内改善躯体生活质量(而非精神生活质量)。考虑到大多数研究具有较高的偏倚风险,不一致且样本量较小导致不精确的风险,因此将证据降调整为中等至极低质量。使用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决策,可能取决于提供能力,成本和患者的喜好。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low back pain,LBP)很常见,其定义是持续三个月以上而没有明确病因的疼痛。在一些临床实践指南建议中,针灸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替代疗法。这项系统综述是从较早的Cochrane系统综述中分离出的,并侧重于慢性LBP。

研究目的: 

为了评估对慢性非特异性LBP而言,比较针灸与假干预(安慰剂)、不进行任何治疗或常规护理之间的效果。

检索策略: 

截至2019年8月29日,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两个中文数据库和两个临床试验注册库,并且不限制语言或发表状态。我们还筛选了参考文献列表和LBP指南,以识别可能相关的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仅纳入针灸治疗成人慢性非特异性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我们排除了以明确病因研究LBP的RCT。我们纳入了比较针刺与假干预(安慰剂),未治疗和常规护理的试验。主要结局是疼痛,背部特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次要结局是与疼痛有关的残疾,整体评估或不良事件。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估偏倚风险并且提取数据。我们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对临床上均质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否则,我们将对数据进行定性报告。我们采用GRADE来评价证据的可信度。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33项研究(37篇文献),共8270名受试者。大多数试验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进行。在德国进行的7项研究(5572名受试者)占总受试者的67%。我们纳入了比较针刺与假干预(安慰剂),未治疗和常规护理的试验。大多数研究由于缺乏对针灸师致盲,而导致表现很高的偏倚风险。一少部分研究在结局测量、数据缺失、选择性报告方面具有高偏倚风险。

我们发现有低质量证据(7项研究,1403名受试者)表明,与假干预相比,针灸可能在短期内(最多7天)缓解疼痛(均值差(mean difference,MD)-9.2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82, -4.61],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0)。差异未达到临床重要阈值(15分或30%相对变化)。来自5项试验(1481名受试者)的极低质量证据表明,与假干预相比,针刺没能更有效地改善短期内的背部特异性功能(标准化均值差(SMD)-0.16,95%CI [-0.38, 0.06];对应汉诺威功能调查表(HFAQ,0到100,值越高越好)修订(MD 3.33点; 95%CI [-1.25, 7.90]))。2项试验(1068名受试者)得出的低质量证据表明,针灸似乎对生活质量的短期临床效果不佳(SMD=0.24,95%CI [0.03, 0.45];对应躯体12项简化健康问卷(SF-12,0-100,值越高越好)修订(MD=2.33点; 95%CI [0.29, 4.37])。将证据的可信度从低调整到极低的原因是存在偏倚风险、不一致和结果不精确的风险。

我们发现有中等质量证据表明,与未治疗相比,针灸可减重要临床意义上的疼痛(MD=-20.32,95%CI [-24.50, -16.14];4项试验,366名受试者;(VAS,0至100)),并改善背部功能(SMD=- 0.53,95%CI [-0.73, -0.34];5项试验,2960名受试者;对应HFAQ修正(MD=11.50点; 95%CI [7.38, 15.84]))。由于存在偏倚风险,我们将证据调整为中等质量。没有研究报告短期生活质量和不良事件。

低质量证据(5项试验,1054名受试者)表明,针灸可以减轻疼痛(MD= -10.26,95%CI [-17.11, -3.40];VAS(0至100)上没有临床意义),并在治疗后立即改善背部特异性功能(SMD= -0.47; 95%CI [-0.77, -0.17];5项试验,1381名受试者;对应HFAQ修正(MD=9.78点,95%CI [3.54, 16.02]))。来自1项试验(731名受试者)的中等质量证据表明,针灸在改善躯体生活质量上更有效(MD =4.20,95%CI [2.82, 5.58]),但在短期内对精神生活质量没有改善(MD= 1.90,95% CI [0.25, 3.55])。由于存在偏倚风险、不一致和结果不精确,证据质量从中等调整到低。

低质量证据表明,针灸和假干预(4个试验,465名受试者)(RR= 0.68 95%CI [0.46, 1.01])、以及针灸和常规护理(1项试验, 74名受试者)(RR= 3.34,95%CI [0.36, 30.68])在治疗后即刻发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由于偏倚风险以及结果不精确,证据的质量被降低了。没有试验报告针灸与未治疗相比的不良反应。在针灸组中,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进针点疼痛、瘀伤、血肿、出血、LBP加重以及LBP以外的疼痛(腿部和肩膀疼痛)。

翻译笔记: 

译者:姜若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审校:张晓雯(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3月6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