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碘强化盐与单纯碘强化盐相比用于改善铁和碘状态

关键信息

与碘盐相比,双重强化盐(有铁和碘的强化盐)或许改善铁和碘营养测量,如血红蛋白(即赋予红细胞颜色的物质)浓度和体内铁储量。然而,它或许降低尿碘浓度,或许对铁蛋白(即储铁蛋白)浓度和转铁蛋白受体(即影响铁吸收的蛋白质)浓度几乎没有影响。与碘盐相比,它还可能降低贫血(缺乏血红蛋白)患病率,或许也降低缺铁性贫血(缺乏铁)患病率。

需要有精心设计的研究,用于评估双重强化盐对非研究人群(即现实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盐摄入量(包括盐消耗量的变化)的测量。

什么是缺铁?

近20亿人有维生素或矿物质(或两者皆有)缺乏,资源有限环境中的妇女儿童最常受到影响。铁相关性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缺乏症之一,有重要的短期和长期健康后果。提供铁的干预经常包括铁补充剂,包括铁片、粉末或糖浆。然而,这些皆已知存在阻碍,食品强化策略或许是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盐是少数普遍食用的食物载体之一。强化碘盐可提供个体所需碘量的100%,且高度有效。所开发的双重强化盐,可向个体提供每日膳食铁需求量的30%和碘需求量的100%。在某些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铁相关性缺乏症是个常见的问题,人们对让公众更容易获得双重强化盐存有兴趣。这亟待进一步了解双重强化盐对相关结局的影响。

我们想知道什么?

双重强化盐是否比单独碘强化盐更能改善铁和碘相关营养测量,特别是:

- 血红蛋白浓度;

- 尿碘浓度;

- 血压;

- 铁蛋白浓度;

- 转铁蛋白受体浓度;

- 贫血患病率;

-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寻找了为一组受试者提供双重强化盐并为另一组受试者提供碘盐的研究。我们根据研究方法和样本量等因素比较其结果,并评估我们的证据质量。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了18项研究,涉及来自5个国家的8800多名个体;13项研究在印度进行。13项研究的干预持续了6至12个月;2项研究持续了3个月,有单项研究持续了18个月、24个月或持续时间不明确。9项研究针对儿童和青少年(5至17岁),4项针对成年人(18岁及以上),5项纳入了多个年龄组。所有研究均比较了双重强化盐与碘盐。大多数研究由非营利组织、大学资金或学术机构资助。4项研究的双重强化盐由商业组织提供,而3项研究的资金来源不明确。

与碘盐相比,双重强化盐或许略微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和体内铁储存,并可能将贫血患病率降低21%。然而,与碘盐相比,双重强化盐或许降低尿碘浓度,或许对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浓度机会没有影响。与碘盐相比,双重强化盐或许降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65%,尽管对此结论尚不确定,因为研究执行方式有些问题。很少有研究测量锌原卟啉浓度、不良反应、甲状腺肿患病率及盐摄入量。1项研究测量了血清铁浓度。

没有研究测量血压或铁调素浓度。

证据的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在以下结局方面的证据有较低的可信度:血红蛋白、尿碘、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浓度以及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并非所有研究都提供了所有感兴趣结局的数据;研究干预方式不同;研究数量和规模均为小。

对于贫血患病率,我们的证据有中等可信度,因为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干预方式。

应小心解释我们的研究发现与公共卫生政策和规划的关系。大多数研究是在受监测的研究环境中进行的,并提供了双重强化盐,且没有额外成本。我们并不确定,我们所观察到的效应在现实生活(即非研究人群)中是否一样,现实中,购买双重强化盐会增加成本。需要有更多研究查看双重强化盐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作用,以了解双重强化盐的真实效应。鉴于盐摄入量指南的变化,未来的研究应测量盐摄入量,以了解是否应考虑使用双重强化盐来预防人群水平的贫血,以及如何将双重强化盐整合至供应链中。

本证据的最新时效如何?

证据更新至2021年4月。

作者结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表明,与IS相比,DFS或许对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患病率有小幅积极影响,特别是在考虑疗效的研究中。未来的研究应优先考虑纳入有稳健研究设计和结局测量(如贫血、铁状态测量)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DFS所提供的对自由生活人群(非研究人群)的影响,那会有额外的双重强化盐购买成本。在基线和终点时充分测量盐摄入量,并针对炎症做出调整,这对于了解对铁状态测量的真实影响很重要。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缺铁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尤其影响儿童、绝经前妇女和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贫血是缺铁的可能后果,尽管在没有缺铁的情况下(如其他营养缺乏、炎症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出现贫血的临床和功能表现。直接营养干预(如大规模食品强化)可改善微量营养素状况,尤其是在弱势群体中。鉴于通过盐碘化非常成功地输送碘,已有提出用碘铁强化盐作为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双重强化盐(即含铁和碘)对缺铁及其相关结局的影响。

研究目的: 

评估双重强化盐(double-fortified salt, DFS)与碘盐(iodised salt, IS)相比对所有年龄组铁和碘状态测量的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ENTRAL、MEDLINE、Embase、其他5个数据库和2个试验注册库,截至2021年4月。我们还检索了相关网站、参考文献列单,并联系了纳入研究的作者。

纳入排除标准: 

所有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包括整群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lus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cRCTs),以及前后对照(controlled before-after, CBA)研究,用以比较DFS与IS在铁和碘状态测量方面的影响者皆符合条件,不论语言或发表状态。以摘要发表的研究报告也符合条件。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名综述作者应用研究筛选标准、提取资料并评估偏倚风险。两名综述作者采用GRADE对证据质量进行评定。必要时,我们联系研究作者以获得更多信息。我们使用第一版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1, RoB 1)及Cochrane有效实践和照护组织(Cochrane Effective Practice and Organisation of Care, EPOC)小组的工具评估了以下各领域: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受试者和人员设盲、结局评估设盲、结局数据不完整、选择性报告,以及其他潜在的风险来源(源于相似的基线特征、相似的基线结局评估以及利益冲突和资金来源的声明)。我们还评估了cRCT的招募偏倚、基线不平衡、群流失(loss of clusters)、错误分析以及与个体随机研究的可比性。我们为各研究分配了总体风险偏倚判断,即低风险、高风险或不明确风险。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18项研究(7项RCTs、7项cRCTs、4项CBA研究),涉及来自5个国家的8800多名个体。1项研究对分析没有贡献。所有研究均使用IS作为比较干预,并在研究终点测量和报告了各结局。

关于偏倚风险,5项RCTs的偏倚风险不明确,在随机序列生成和分配隐藏方面存有关切,而我们评估2项RCTs的总体偏倚风险为高,且在至少1个或多个领域为高风险。有7项cRCTs,我们评估6项总体偏倚风险为高,有1个或多个领域判定为高风险,1项cRCT有不明确的偏倚风险,关系到分组和设盲问题。在大多数风险领域,4项CBA研究的偏倚风险为高或不明确。

RCTs证据表明,与IS相比,DFS或许略微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均差(mean difference, MD)=0.43g/dL,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23, 0.63];13项研究,4564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但与IS相比,DFS或许降低尿碘浓度(MD=-96.86μg/L, 95%CI [-164.99, -28.73];7项研究,1594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尽管两种盐的平均尿碘浓度均高于缺陷临界值。对于CBA研究,我们发现DFS未造成差异,见于血红蛋白浓度(MD=0.26g/dL, 95%CI [-0.10, 0.63];4项研究,1397名受试者)或尿碘浓度(MD=-17.27µg/L, 95%CI [-49.27, 14.73];3项研究,1127名受试者)。没有研究测量血压。

对于RCTs报告的次要结局,与IS相比,DFS或许几乎没有造成差异,见于铁蛋白浓度(MD=-3.94µg/L, 95%CI [-20.65, 12.77];5项研究,1419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或转铁蛋白受体(MD=-4.68mg/L, 95%CI [-11.67, 2.31];5项研究,1256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然而,DFS或许降低锌原卟啉浓度(MD=-27.26µmol/mol, 95%CI [-47.49, -7.03];3项研究,92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或许还轻微增加内铁储存量(MD=1.77mg/kg, 95%CI [0.79, 2.74];4项研究,847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就贫血患病率而言,DFS或许降低贫血风险达21%(风险比(risk ratio, RR)=0.79, 95%CI [0.66, 0.94];P=0.007; 8项研究,2593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同样,DFS或许降低缺铁性贫血风险达65%(RR=0.35, 95%CI [0.24, 0.52];5项研究,1209名受试者; 低质量证据)。

4项研究测量了终点时的盐摄入量,尽管只有1项研究报告了两组的盐摄入量。2项研究报告了甲状腺肿患病率,而1项CBA研究测量并报告了血清铁浓度。1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没有研究测量铁调素浓度。

翻译笔记: 

译者:臧渝梨(Cochrane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2年5月2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