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用于评价克罗恩病疾病活动的组织学测量工具

什么是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终生(慢性)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腹痛(痉挛)、直肠出血、腹泻、体重减轻和疲倦。该疾病的病程变化分为有症状期(称为“活动性”疾病或复发)和无症状期(称为“缓解”)。

什么是组织学评分指数?

组织学评分指数是基于在显微镜下检查肠道活检标本(从肠道中取出的小块组织)来测量疾病活动。在结肠镜检查(一种使用摄像头观察消化道的非手术程序)期间,使用活检钳(用于抓取和移除组织碎片的仪器)从肠道中取出活检标本。然后病理学家(解释和诊断组织中疾病引起的变化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对活检进行处理和评估,然后使用该指数对疾病活动进行评分。

研究人员研究了什么?

重要的是组织学评分指数衡量它们应该衡量的内容(有效性);他们检测到治疗后的变化(反应性);分数是始终可重复的(可靠性);并且它们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可行性)。研究人员调查了研究是否评价了组织学评分指数的有效性、反应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研究人员发现了什么?

研究人员发现,现有的组织学评分指数都没有得到充分验证。

研究背景

粘膜疾病活动的组织学评估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试验中。然而,目前存在的组织学评分指数的操作特性仍不清楚。

研究目的

进行了系统综述以评价克罗恩病中可用组织学疾病活动指数的发展和操作特征。

检索策略

从建库到2016年7月20日,MEDLINE、EMBASE、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数据库的电子检索得到了补充,补充了提交给主要胃肠病会议(消化疾病周、欧洲胃肠病学周、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的书目和摘要的手动综述。

纳入排除标准

任何评价克罗恩病患者组织学疾病活动指数的研究设计(例如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系列)都被考虑纳入。研究受试者纳入了使用常规临床、放射学或内窥镜标准,诊断为克罗恩病的成年患者(>16岁)。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作者独立评价了从文献检索中确定的研究的标题和摘要。对可能相关的引文全文进行了综述以纳入研究,并根据需要联系研究人员寻求解释说明。通过与第三作者讨论并达成共识,解决了关于研究纳入资格的任何分歧。

两位作者使用标准化表格独立提取和记录资料。从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中记录了以下资料:入组的患者人数;每个治疗组的患者人数;患者特征:年龄和性别分布;使用的组织学疾病活动指数的描述;以及结局,如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效度、反应性、评分者内信度、评分者间信度和可行性。

主要结果

描述14种不同数值组织学指标的14项研究的16份报告符合纳入标准。

在一项研究中评价了评分者间信度。对于Naini和Cortina评分,相关性估计值“几乎完美”,范围从r=0.94到0.96。本研究在可靠性方面的方法学质量为“良好”。

关于有效性,通过炎症的客观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粪便钙卫蛋白和粪便乳铁蛋白);内窥镜疾病活动评分;临床疾病活动评分测量了各种组织学评分系统与克罗恩病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估计;并报告了生活质量问卷。组织学评分指数和内窥镜评分指数之间的比较范围从无相关性到“实质性”(r=0.779)。探索有效性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从“差”到“好”不等。

七项研究提供了反应性资料。在对受试者进行已知疗效的治疗后,有五项研究显示,六项指标的指标评分有统计学的显著变化。两项研究未能表明治疗后指数评分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在方法学质量方面,六项研究被评为“差”,一项研究被评为“一般”。

一项研究评价了可行性。Naini和Cortina评分被证明是简单易用的,并且对每个给定的病例都是可行的。

作者结论

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组织学评分指数来评价克罗恩病活动。建立一个有效的克罗恩病组织学评分指数是临床和研究的重点。

翻译笔记

译者:冷严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3年5月21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Novak G, Parker CE, Pai RK, MacDonald JK, Feagan BG, Sandborn WJ, D'Haens G, Jairath V, Khanna R. Histologic scoring indices for evaluation of disease activity in Crohn’s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 Issue 7. Art. No.: CD012351. DOI: 10.1002/14651858.CD012351.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