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成人心肺流转术中肺循环灌注的影响

系统综述问题

在心肺流转术期间,心肺机暂时接管心脏和肺的功能。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期间,只有全身回路灌注含氧血液,而肺部没有血液供应。本系统综述评价了在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ECC期间,用血液或保存液额外灌注肺循环与不向肺部供应血液相比,对肺循环的有益和有害影响。我们报告了死亡人数、严重不良事件和肺部事件(对于本版本的综述,术后机械通气和氧合)。

系统综述背景

当肺部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氧合减少时,在使用ECC的心脏直视手术后经常会出现肺部并发症。先前的试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ECC期间肺循环的额外灌注是否会降低或增加死亡、严重不良事件和肺部事件的风险。本系统综述遵循Cochrane系统综述方法,以获取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的证据。

我们确定了四项报告死亡风险和机械通气时间的RCT(涉及210名受试者)。三项试验报告了手术后的严重不良事件和氧合。所有试验均在没有直接企业资助的情况下进行。每个试验的受试者人数从30到89不等。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范围为37至70岁),其中65%为女性。手术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手术。只有一项试验纳入了使用保存液进行肺灌注的干预措施。因此,在这个版本的综述中,我们只报告了ECC期间与无灌注相比,干预肺血液灌注的结果。

主要研究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的肺血液灌注与死亡风险增加无关,也与严重不良事件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无关。试验结果并未证明手术后较高的氧合值对ECC期间的肺灌注血液有益或有害。

证据质量和数量

只有一项纳入的试验存在低偏倚风险(除了在手术过程中对人员施行盲法)。试验随机分配了210名受试者,但未达到检测或拒绝100%死亡风险比降低所需的受试者人数;因此观察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总体而言,证据质量低。

研究背景

关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期间的肺动脉灌注是否与心肺转流术后死亡率、肺部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 SAE)降低或增加相关,现有证据尚无定论。据我们所知,以前的系统综述没有纳入对这些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

研究目的

评价单次或连续肺动脉灌注血液(含氧或脱氧)或保存液与体外循环(CPB)期间不灌注在死亡率、肺部事件、严重不良事件(SAE)以及成人手术患者炎症标志物增加方面的益处和伤害。

检索策略

我们在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高级Google中检索了相关研究。我们手工检索了检索到的研究报告并扫描了已纳入研究和相关综述的引文,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相关试验。我们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ICTRP)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2017年7月4日)中检索了正在进行的试验和未发表的试验。我们联系了生产保存液的医药公司,以获取为检查相关干预措施而进行的其他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比较成年患者(≥18岁)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与无灌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提取资料,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meta分析,并计算二分类结果的风险比(risk ratios, RR)或比值比(odds ratios, OR)。对于连续数据,我们提出了将均差(mean differences, MD)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为了尽量减少系统误差的风险,我们评价了已纳入的试验的偏倚风险。为了降低由稀少数据和累积meta分析的重复更新引起的随机误差的风险,我们应用了试验序列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es, TSA)。我们使用GRADE原则来评价证据的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在本综述中纳入了4项报告相关结局的RCT(涉及210名受试者)。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CPB期间有血液灌注的肺动脉灌注组和无灌注组。只有一项试验包括使用保存液的肺动脉灌注干预;因此我们没有进行meta分析。同样,只有一项试验报告了“肺部事件”结局的患者特异性资料;因此,我们没有提供meta分析的结果。相反,综述作者为该版本的综述增加了两个探索性次要结局: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分数(FiO2)的比值和插管时间。最后,综述作者没有发现次要结局炎症标志物的可比数据。

肺动脉灌注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尚不确定(Peto OR=1.78,95%CI [0.43, 7.40];TSA调整CI [0.01, 493];4项研究,涉及210名受试者;GRADE:极低质量)。一项总体偏倚风险较低的试验(除了在手术过程中对人员进行盲法)的敏感性分析没有产生死亡率差异的证据(Peto OR=1.65,95%CI [0.27, 10.15];1项研究,涉及60名受试者)。未达到TSA计算的所需信息量且未跨越无效边界;因此,该分析无法反驳死亡率100%的增加。

肺动脉灌注血液对SAE的影响同样不确定(RR=1.12,95%CI [0.66, 1.89];3项研究,涉及180名受试者;GRADE:极低质量)。数据显示CPB期间肺动脉血液灌注与较高的术后PaO2/FiO2比率之间存在关联(MD=27.80,95%CI [5.67, 49.93];3项研究,涉及119名受试者;TSA调整CI [5.67, 49.93];GRADE:极低质量),尽管TSA无法确认或反驳PaO2/FiO 2比率增加10%,因为未达到所需的信息量。

作者结论

由于纳入meta分析的受试者人数较少,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血液灌注的影响尚不确定。CPB期间肺动脉血液灌注的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可能更高,并且缺乏任何有益效果的有力证据。未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提供长期随访,并根据术前肺功能和其他记录在案的死亡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一项正在等待分类的研究(带有初步结果的epub摘要)可能会在完整的研究详细信息公布后更改本综述的结果。

翻译笔记

译者:冷严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 ,审校:牛秀岚(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3年2月14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Buggeskov KB, Grønlykke L, Risom EC, Wei ML, Wetterslev J. Pulmonary artery perfusion versus no perfus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for open heart surgery in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Issue 2. Art. No.: CD011098. DOI: 10.1002/14651858.CD011098.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