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治疗中,经皮引入要优于股动脉切口的方式吗?

关键信息

本研究发现在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治疗中,缺乏比较经皮引入是否要优于股动脉切口的高质量证据。

在短期死亡率方面完全经皮引入可能(较股动脉切口引入)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动脉瘤排除失败(动脉瘤患处未能吻合)、伤口感染、主要并发症(术后30天内或住院期间)、中长期并发症(6个月)及并发症出血方面很可能几乎没有显著差异。与股动脉切口相比,经皮引入也许能略微减少手术时间。

需要更多设计完善的大型研究来更好地评价在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治疗中两种不同穿刺方式的获益与潜在风险。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指因血管壁薄弱在腹部最大的血管(腹主动脉)处的膨大。这种膨大一旦破裂可能会危及生命。当破裂的风险高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时,建议患者接受动脉瘤修复治疗。

如何治疗腹主动脉瘤?

大部分修复术为增加动脉血管壁,会在血管内壁安置人造血管(一种塑料管道)。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进行修复。一种是将腹部完全切开,用人造血管取代病变血管的开放性手术。另一种方法就是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人造血管通过这种微创技术从腹股沟动脉(股动脉)进入腹部主动脉,避免了对腹部的大面积创伤。本综述探讨了一种将人造血管引入股动脉的代替方法(即经皮引入)。经皮引入的方式,不是在腹股沟处切口来暴露股动脉血管,而是将一根针插入股动脉,并通过针将柔性导线插入股动脉。随后将针取出,在皮肤上开一个小切口,而后人造血管即可由导线(经皮通路)引入股动脉。引入之后,移除导线,将塑料管留在动脉中。人造血管和其他所有材料都能通过塑料管进入动脉中。手术完成后取出塑料管即可。表面切口通常能被一针缝合。

我们想知道什么?

本研究希望探索在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治疗中,经皮引入是否要优于股动脉切口的方式。

我们做了什么?

研究检索了纳入实施微创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研究。这些研究随机选择了接受经皮引入或股动脉切口暴露的微创修复术的受试者。本研究比较并总结了上述研究的结果,并基于研究方法和样本量等因素评价了证据质量。

研究发现

我们纳入了三项研究,包括318名患有腹主动脉瘤并接受了经皮引入或股动脉切口暴露的微创修复术的患者。本研究中两组间在短期死亡率方面没有差异的证据质量较低,两组间在动脉瘤愈合失败、伤口感染、术后30天或住院期间的主要并发症、中长期并发症(6个月)和并发症出血方面不存在差异的证据质量为中等。研究很难确定经皮引入能略微减少手术时间。

证据局限性

由于受试者数量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导致的不精确性和不同研究间使用了不同设备来引入人造血管,本研究的证据质量为中等或低。

证据时效性

本综述是对已发表的Cochrane综述的更新。证据更新至2022年4月。

作者结论: 

在短期死亡率方面完全经皮引入可能(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在动脉瘤排除失败(动脉瘤患处未能吻合)、伤口感染、主要并发症(术后30天内或住院期间)、中长期并发症(6个月)及并发症出血方面可能差异不大。与股动脉切口相比,经皮引入也许能略微减少手术时间。由于受试者数量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及置信区间较宽带来的不精确性和临床异质性导致的不一致性,本研究将证据质量从中等降为低。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对完全经皮引入术的进一步研究会很必要。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AAs)是一种风险巨大的血管疾病,破裂后更是如此。因此,在破裂并实施紧急手术前选择性识别并修复腹主动脉瘤至关重要。传统上修复术是一种开放性手术,需要在腹部切开一个长口。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s, EVARs)如今则更为常见。在此过程中通过切开入路暴露股总动脉,并安置人造血管于患处。本Cochrane综述介绍了该术的完全经皮引入法。该法提供了一种微创的股动脉通路,可以减少腹股沟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然而,该法不适用于有腹股沟疤痕或动脉钙化的患者。这是2017年发表的一个Cochrane综述的更新版。

研究目的: 

评估完全经皮引入较外科股动脉切口引入在实施选择性腹部分支血管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中的利弊。

检索策略: 

本研究使用了标准全面的Cochrane检索方法,最新检索时间为2022年4月8日。

纳入排除标准: 

研究纳入了将腹主动脉瘤确诊患者进行完全经皮引入和外科股动脉切口引入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考虑了全部类型的设备。研究只考虑进行了选择性修复的研究。排除了报告为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紧急手术和进行主动脉单髂关节修复的研究。

资料收集与分析: 

研究使用了标准的Cochrane方法。研究主要结局指标有(1)短期死亡率;(2)动脉瘤排除失败;(3)伤口感染情况。次要结局指标有(4)(术后30天内或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5)中长期(6-12个月)并发症及死亡情况;(6)并发症出血及血肿;(7)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treatment unit, ITU)留观时长和住院天数。研究使用了GRADE来评价七种临床相关性最强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三项纳入了318名受试者的研究满足纳排标准,其中189名采用了完全经皮引入术,另外129名实施了外科股动脉切口引入术。一项纳入小样本的研究没有充分地报告方法的随机化、分配方案隐藏及预期结局指标。另外两项更大型的研究偏倚更少、方法学质量较高;不过其中一项研究的选择性报告偏倚风险很高。

我们观察到两组间的短期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完全经皮引入组中仅有一例死亡发生(风险比(risk ratio, RR)=1.5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6, 36.18];2项研究,18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一项研究报告了动脉瘤排除失败。外科股动脉切口穿刺组有一例动脉瘤排除失败(RR=0.17, 95% CI [0.01, 4.02];1项研究,151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RR=0.18,95% CI [0.01, 3.59];3项研究,318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

完全经皮引入组和外科股动脉切口引入组在主要并发症(RR=1.21,95% CI [0.61, 2.41];3项研究,318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并发症出血(RR=1.02,95% CI [0.29, 3.64];2项研究,181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和血肿(RR=0.88,95% CI [0.13, 6.05];2项研究,288名受试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一项研究报告了完全经皮引入组和外科股动脉切口引入组在6个月的中长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RR=0.82,95% CI [0.25, 2.65];1项研究,135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

本研究发现了完全经皮引入组的施术时间快于外科股动脉切口引入组的差异(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21.13(分钟),95% CI [-41.74, -0.53](分钟);3项研究,318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一项研究报告了在ITU留观时间和住院天数方面组间无明显差异。

翻译笔记: 

译者:贺洪峰(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审校:赵俊贤(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2023年6月14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