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到达心脏骤停现场时,应先在快速除颤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胸部按压吗

院外心脏骤停 (OHCA)是全世界主要死亡原因。当心脏节律紊乱,心脏无法将血液泵入身体其他部位时,就会发生心脏骤停。长期缺氧会造成大脑永久性损伤。心脏骤停可由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引起,但与之有所不同。

致使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使用电击治疗(除颤)有效。胸部按压也很重要,通过按压模拟心脏向外泵含氧血液的活动,为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挽救器官功能。一些科学家提出医护人员抢救时电击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胸部按压,而不是在到达现场时立即进行电击。认为胸外按压使电击的成功率更高,因为胸外按压能挽救机体供血状态,使除颤后能更好地恢复正常心律。我们决定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来研究这个问题,来评价是否有试验证据支持这个理论。我们搜索了截至2013年5月的可及数据库,寻找合适的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3090名患者。

在回顾了这些研究及其现有数据后,我们不能确定一种方法是否优于另一种方法,我们也不能确定这两种治疗方法对结局是否有类似的效果。我们发现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没有不良作用。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OHCA患者先进行胸外按压优于直接电击。然而我们认为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以得出强有力的结论。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两种不同策略的疗效,需要进一步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结论: 

由于现有证据的质量较低,我们无法确定立即除颤和1分半钟至3分钟CPR作为除颤前的初始治疗是否对自然循环恢复率、出院生存率或神经损伤有相似的效果。

我们也无法断定这两种治疗方法在OHCA中哪种更优。

我们建议需要更多的严格实施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包括更大的样本量和适当的亚组分析。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心脏骤停(SCA)是一种常见的高死亡率的健康问题。心脏骤停由三类心律失常引起:室颤(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无脉性电活动(PEA)和停搏。院外心脏骤停(OCHA)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VF。VF或VT期间,心肺复苏(CPR)为组织提供灌注和氧合,电除颤复律。早期成功的除颤可以改善VF/VT的预后。然而,假设在除颤之前进行一段CPR可以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生理环境,是否能增加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因此CPR和除颤的优先顺序仍然存在争议。由于之前的研究还没有定论,我们对现有的证据进行了系统回顾,探究心肺复苏加延迟除颤较立即除颤是否能在OHCA中获益更大。

研究目的: 

目的观察电除颤前进行1分半到3分钟的心肺复苏(CPR)对比直接电除颤对OHCA患者的生存率、神经结局或自发循环恢复率(ROSC)的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以下数据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表(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2013年第6期);MEDLINE(Ovid)(1948 - 2013年5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5月);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网站(1980 - 2013年5月)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CNKI, 1980 - 2013年5月)。我们纳入了各种语言已发表的所有研究。我们还搜索了现有的对照试验和临床试验数据库中正在进行的试验。我们参考复苏相关国际联络委员会(ILCOR)证据工作表的参考文献列表,筛选了我们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

纳入排除标准: 

受试者为在紧急医疗服务(EMS)护理人员到达时,18岁以上的VF或无脉搏VT出现OHCA的成人。我们纳入了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1分半钟至3分钟心肺复苏较首选除颤对受试者生存和神经结局的影响。排除观察性和交叉设计研究。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分别独立提取资料,必要时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额外的资料。评估异质性后通过meta分析计算各结果的风险比(RR),使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结果: 

共纳入了4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3090名受试者(其中1项研究采用群体随机设计)。3个试验的偏倚风险相对较低,1个试验的偏倚风险相对较高。比较出院存活情况,初始CPR + 延迟除颤组有38/320(11.88%)受试者存活,相比于受试者直接除颤组从39/338(11.54%),(RR=1.09, 95% CI [0.54-2.20],Chi2= 10.78,自由度(df)= 5, P=0.06,I2 = 54%,低质量证据)。

比较出院神经结局(RR=1.12,95% CI [0.65-1.93],低质量证据),自然循环恢复率(ROSC)(RR=0.94,95% CI [0.77-1.15],低质量证据)和一年生存率(RR=0.77,95%CI [0.24-2.49],低质量证据), 不能确定两种治疗的优越性。

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没有发现不良作用。

翻译笔记: 

译者:冯汝丽(Penang Medical College, Penang, Malaysia);审校:夏如玉(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19年7月14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