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或造影对比:哪种更适合用于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后胰腺炎?

关键信息: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结合内窥镜检查及X射线来诊断和治疗胆管与胰管问题。与使用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胆管的传统技术相比,采用导丝技术进入胆管可能会降低ERCP后胰腺炎(pancreatitis, PEP)风险,还可能提高进入胆管的成功率。

• 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应侧重于导丝技术的效果以及降低PEP风险的其他选择(例如,直肠给予抗炎药、向胰管插入塑料管)。

什么是ERCP术后胰腺炎(PEP)?

ERCP结合内镜(使用称为内窥镜的医疗器械检查身体的内部)和X射线来诊断和治疗胆管与胰管(支持消化过程的结构)方面的问题。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下,内窥镜经过食管(气管)进入小肠,及至胆管和胰管(乳头)开口所在处。导管通过内窥镜和乳头插入胆管。将造影剂注入胆管,并照射X射线以寻找胆结石或阻塞。然而,ERCP的主要风险是由于造影剂或导管对胰管的刺激而发生胰腺炎(胰腺炎症),这可能发生于全部手术的5%至10%之中。这可能是有自限性的、轻微的,但也可以严重的和需要住院治疗的。少见的是,它可能会危及生命。出血或肠壁穿孔的风险也很小。

我们想知道什么?

ERCP期间有两种进入胆管的技术。传统技术(造影对比)包括将导管插入乳头并注射造影剂以确认进入胆管。然而,造影剂可能会无意中注入胰管。第二种技术(导丝)涉及使用导丝探测乳头以进入胆管。一旦X射线确认导丝在胆管中,造影剂就会被注入胆管。

我们想知道:

• ERCP期间哪种进入胆管的技术最能降低PEP风险;

• 哪种技术在进入胆管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功;以及

• 哪种技术会引起较少不良反应(例如,需要使用先进技术,涉及盲切乳头以进入胆管、不慎进入胰管、出血、肠壁穿孔和死亡)。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比较导丝与造影对比技术的研究,用于因胆道或胰腺疾病而接受ERCP的患者中。我们比较并总结了其结果,还根据研究方法和规模等因素评估了我们的证据质量。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15项研究,涉及4426名接受ERCP者。这些研究是在世界各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研究涉及513名患者,最小规模研究涉及88名,年龄范围为18岁至96岁,男女人数大致相等。9项研究声明没有资金来源和利益冲突,而其他6项研究未报告此信息。

本综述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与造影对比技术相比,使用导丝技术可能会降低PEP风险,并可能提高进入胆管的成功率,还可能降低使用先进技术进入胆管的需要。导丝技术对出血和肠壁穿孔的风险可能几乎没有影响。未见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

证据的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对导丝技术降低PEP风险并减少使用先进技术进入胆管的需要有中等程度的信心,但实施ERCP并评估结局的医生可能存在偏倚,因为他们知晓其手术中用了哪些技术。我们对进入胆管的成功率的结果信心不足,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可能与我们的不同。因所报告的事件数量少,我们对肠壁出血和穿孔风险的结果也信心不足。由于在大量人员中未见报告任何事件,我们对我们的死亡率结果有中等信心。

本证据的更新时效如何?

本综述更新了我们之前于2012年所发表的综述。证据更新至2021年2月。

作者结论: 

有中等质量证据显示,与造影对比辅助插管技术相比,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可能会降低PEP风险。有低质量证据显示,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可能会增加初次插管成功率。有低质量和极低质量证据显示,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对出血和穿孔风险可能几乎没有影响。未见报告手术相关死亡。因此,考虑到证据质量及利弊平衡,导丝辅助插管技术似乎优于造影对比辅助插管技术。然而,导丝在胆管插管中的常规使用将取决于当地的专业技术、可获得性和成本。未来的研究应评估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在其他药物或非药物干预背景下用于预防PE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插管技术已被认为是引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后胰腺炎(pancreatitis, PEP)的重要因素。然而,关于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在预防PEP方面的有用性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研究目的: 

评估导丝辅助插管技术相较于传统造影对比辅助插管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于预防胆道或胰腺疾病诊断性或治疗性ERCP患者的PEP。

检索策略: 

对于本综述之前的版本,我们检索了截至2012年2月的CENTRAL(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INAHL及主要的会议论文集,未设语言限制。2021年2月26日就本综述的当前版本进行了更新检索。本次更新还检索了2个临床试验注册库: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WHO ICTRP)。

纳入排除标准: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以比较导丝辅助插管技术与造影对比辅助插管技术用于ERCP患者。

资料收集与分析: 

2名综述作者独立进行研究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意向治疗分析,我们把二分类数据合并以获得风险比(risk ratio, R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我们采用卡方检验(Chi² test; P<0.10)及I²统计量(>50%)来评估异质性。为探索异质性来源,我们进行了先定亚组分析,分组根据试验设计、发表类型、偏倚风险、预切括约肌切开术的使用、胰管(pancreatic duct, PD)不经意导丝插入或造影剂注射、PD支架的使用、置管装置及受训者参与插管。为评估我们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采用不同的汇总统计量(RR与优势比(odds ratio, OR)和meta分析模型(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以及按治疗方案分析。

主要结果: 

纳入了15项RCTs,共纳入4426名受试者。各试验间在PEP结局方面存在中等异质性(P=0.08, I²=36%)。Meta分析表明,与造影对比辅助插管技术相比,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可能降低PEP风险(RR=0.51,95%CI [0.36, 0.72],15项研究,中等质量证据)。此外,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可能会提高初次插管成功率(RR=1.06, 95%CI [1.01, 1.12],13项研究,低质量证据),并可能降低对预切开括约肌切开术的需要(RR=0.79,95%CI [0.64, 0.96],10项研究,中等质量证据)。与造影对比辅助插管技术相比,导丝辅助插管技术可能几乎未造成差异,见于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风险(RR=0.87, 95%CI [0.49, 1.54],7项研究,低质量证据)及穿孔(RR=0.93, 95%CI [0.11, 8.23],8项研究,极低质量证据)。8项研究报告了手术相关性死亡,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中等质量证据)。亚组分析表明,PEP结局的异质性可通过试验设计差异来解释。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

翻译笔记: 

译者:臧渝梨(Cochrane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2年4月2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