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对于接受血管手术的患者,短期人为阻断流向肢端的血液能减少死亡和器官损伤吗?

关键信息

• 我们发现,术前通过充气血压袖带(肢端缺血预处理,RIPC)进行短期肢体血流阻断,可能不会减少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例如修复动脉狭窄或肿胀的治疗方法)的死亡、器官损伤、住院时间或手术时间。

• 为了更好地评估RIPC对接受血管手术的患者的获益与潜在伤害,需要进行更大规模、设计良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的研究,如生活质量。

什么是肢端缺血预处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由于脂肪沉积或动脉膨胀而导致血管变窄,越来越多的人将经历血管疾病或动脉疾病。作为严重动脉疾病的基本治疗策略,血管外科手术可以去除沉积物或修复膨胀的血管,但这会增加死亡和并发症的风险。手术的高风险主要是由于血管手术过程中的血流阻塞和随后的血流恢复,也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降低手术风险,但效果有限。

暂时阻断(几分钟)流向某个器官的血液可以减少该器官的损伤(局部缺血预处理),但也可以减少其他器官的损伤(肢端缺血预处理,RIPC)。通常,RIPC通过在上臂或腿部放置血压计袖带进行频繁的充气和放气。RIPC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可以预防心脏手术的器官损伤。

我们想知道什么?

我们想要知道与不采用RIPC相比,采用RIPC是否可以减少血管手术患者的死亡和器官损伤,以及它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有关血管手术患者RIPC的研究。我们纳入了随机设计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治疗组之一),将RIPC组与非RIPC组进行比较。我们比较和总结了纳入研究的结果,并根据研究方法和规模等因素评估了证据的质量。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了14项研究,包括来自英国、爱尔兰、爱沙尼亚、西班牙、中国、美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的1295人。受试者平均年龄在65岁到76岁之间。大多数受试者(84%)是男性。研究的总体方法学质量是可以接受的。

在接受血管手术的患者中,与未接受RIPC者相比:

• RIPC在导致死亡(10项研究,965人)、心脏病发作(11项研究,1001人)、肾损伤(12项研究,1054人)和中风(4项研究,392人)结局上的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在截肢(3项研究,322人)结局上的差异也很小或没有差异;而且

• RIPC在患者住院时间(7项研究,569人)和手术时间(10项研究,803人)上的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

证据的局限性是什么?

基于以下因素,我们认为研究结果的证据等级仅为中等:首先,证据是基于少数病例,如死亡和肢体丧失,一些研究规模较小;其次,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肾损伤等结果;最后,对于某些结果,如心脏病发作,该领域进行的一些研究尚未公开其结果,阻碍了对所有可用证据的客观描述(发表偏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本系统综述的结果不同,这意味着我们的结论可能会随着更多研究的报道而改变。

这些证据是最新的吗?

本系统综述更新了以前的Cochrane系统综述。证据截至到2022年4月1日。

研究背景

尽管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进展,但择期大血管外科手术仍然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远程缺血预处理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 是暂时阻断流向远离手术目标血管床的血流。它有可能为局部组织提供保护,使其免受更长时间的局部缺血。然而,RIPC在接受大血管手术的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未知。本文是对2011年发表的系统综述的更新。

研究目的

评估择期血管和腔内血管大手术患者采用RIPC与不采用RIPC的利弊。

检索策略

Cochrane血管文献检索信息专员检索了Cochrane血管专业注册库(Cochrane Vascular Specialised Register)、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和CINAHL数据库,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ClinicalTrials.gov试验注册库,检索日期截至2022年4月1日。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所有评价RIPC在降低择期大血管和腔内血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发病率方面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收集了有关试验特征、方法学质量和使用的远端缺血预处理刺激的数据。主要结局是围手术期死亡率,次要结局包括心肌梗死、肾损害、中风、住院时间、截肢、手术时间或总麻醉时间。我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基于意向性分析计算了每项结局的风险比(risk ratio, RR)或者均差(mean difference, MD)以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此外,我们使用GRADE分级标准评估各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14项试验,累计1295名受试者(年龄范围:64.5至76岁; 男性占84%;研究期间为2003年至2019年)。总的来说,纳入研究在大多数偏倚风险领域的偏倚风险较低或不明确。由于结果不精确、中等异质性或可能的发表偏倚,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等级为中等。

我们发现 RIPC组与无RIPC组相比,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RR= 1.41,95% CI [0.59, 3.40]; I2 = 0%;10项研究,965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同样,我们发现两组在心肌梗死(RR=0.82,95% CI [0.49, 1.40];I2=7%;11项研究,1001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肾功能损害(RR=1.07, 95% CI [0.62, 1.86];I2=40%;12项研究,1054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中风(RR=0.33,95% CI [0.04, 3.15];I2=0%;4项研究,392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截肢(RR=0.74, 95% CI [0.05, 10.61];I2=32%;3 项研究,322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住院时间(MD=−0.94 天,95% CI [-1.95, 0.07];I2=17%;7 项研究,569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以及手术时间或总麻醉时间(MD=5.76分钟,95% CI [-3.25, 14.76];I2=44%;10项研究,803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

作者结论

总体而言,对于接受择期血管和腔内血管大手术的患者,与无RIPC相比,RIPC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中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截肢等方面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需要有足够把握度的随机设计研究,特别关注临床终点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

翻译笔记

译者:王玉洁,审校:刘琴(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 The Cochrane China Network Affili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023年4月3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引用文献
Liang F, Liu S, Liu G, Liu H, Wang Q, Song B, Yao L.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versus no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for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ical procedure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3, Issue 1. Art. No.: CD008472. DOI: 10.1002/14651858.CD008472.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