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防儿童蛀牙的氟化物补充剂(片剂、滴剂、锭剂或口香糖)

蛀牙(龋齿)会引起疼痛并导致牙齿脱落。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儿童人群中的龋齿患病率在过去30年中有所下降。然而,一些个人或人群遇到了更多的龋齿问题,并被认为具有“高龋风险”。

氟化物是一种可以防止蛀牙的矿物质。氟化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给药,可以是局部(牙膏、漱口水、清漆、凝胶)或全身(氟化物补充剂、氟化水、盐)。今天,氟化物的发疹后(局部)预防作用被认为比发疹前(全身)愈发作用更重要。局部使用氟化物已得到证明非常有效,现在人们几乎普遍使用含氟牙膏。如未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龋齿风险增加,则可以使用其他来源的氟化物。

氟化物补充剂以锭剂、片剂或液体的形式给药。在本综述中,我们仅考虑通过补充剂施用氟化物。

本综述表明,在学童(6岁以上)中,补充氟化物与不补充氟化物相比对恒牙龋齿有预防作用。氟化物补充剂和局部氟化物在预防龋齿方面没有差异。本综述中包括的许多研究是在局部氟化物尚未广泛使用的时候进行的。因此,本综述中缺乏证据以提出实际的良好建议。今天,定期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的氟补充效果可能有限。

在本综述中,尚未得出关于氟化物补充剂对于预防幼儿(6岁以下)蛀牙的有效性的结论。此外,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幼儿(6岁以下)中使用氟化物补充剂是否会导致由于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而造成的牙齿斑驳(氟斑牙)。

作者结论: 

本综述表明,与无补充氟化物恒牙相比,使用氟化物补充剂可减少龋齿增加。氟化物补充剂对乳牙的影响尚不清楚。与局部使用氟化物相比,未观察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将10项试验评定为偏倚风险不明确,一项具有高偏倚风险,因此这些试验对氟化物补充剂的功效提供了不充分的证据。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膳食氟化物补充剂首先用于在无法实现饮水加氟的地区提供全身氟化物。自1990年以来,一些国家重新评价了使用氟化物补充剂预防龋齿的情况。

研究目的: 

评价氟化物补充剂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性。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口腔健康组试验注册库(Cochrane Oral Health Group's Trials Register)(至2011年10月12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ochrane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3期)、通过Ovid检索的MEDLINE(1950年至 2011年10月12日)、通过 Ovid检索的EMBASE(1980年至2011年10月12日)、通过BIREME检索的WHOLIS/PAHO/MEDCARIB/LILACS/BBO(1982年至2011年10月12日)和现行对照试验(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至2011年10月12日)。我们手工检索了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并联系了选定的作者。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比较对开始时年龄16岁以下儿童使用氟化物补充剂(片剂、滴剂、锭剂)与无氟化物补充剂或其他预防措施(例如局部氟化物)且至少随访2年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是通过龋齿面、缺牙面和补牙面(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ooth surfaces,DMFS)的变化测量的龋齿增量。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综述作者独立评价同一研究的纳入资格,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资料提取。如果出现分歧,我们努力达成共识并咨询第三位综述作者。我们联系了研究作者以获取缺失的信息。我们使用预防分值(prevented fraction, PF)作为评价干预效果的指标。PF定义为对照组的平均龋齿增量减去治疗组的平均龋齿增量除以对照组的平均龋齿增量。当可以合并数据时,我们进行了随机效应meta分析。我们通过检查森林图和使用正式的同质性测试来评价研究结果的异质性。当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时,我们记录了不良反应(氟中毒)。

主要结果: 

我们在本综述中纳入了11项研究,涉及7196名儿童。

在恒牙中,当将氟化物补充剂与无补充剂进行比较时(三项研究),使用氟化物补充剂可使龋齿面、缺牙面和补牙面(D(M)FS)减少 2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 CI)[16%, 33%])。氟化物补充剂对乳牙或原先牙的影响尚不清楚。在一项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在乳牙中有龋齿抑制作用,而在另一项研究中,使用氟化物补充剂与龋齿增加的显著减少有关。

当将氟化物补充剂与局部氟化物或其他预防措施进行比较时,其对恒牙或乳牙没有不同的影响。

本综述发现与使用氟化物补充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的信息有限。

翻译笔记: 

译者:李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翻译硕士),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2年1月1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