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携带者抗逆转录病毒耐药性检测

本系统综述的目的是什么

综述的目的在于探索对HIV携带者(已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或正在接受治疗但HIV尚未得到抑制)进行耐药性检测是否会减少死亡人数或提高HIV病毒抑制效果。

研究背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存在耐药性的问题,这意味着一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疗效会降低。这是因为病毒出现了耐药性,或者感染了有耐药性的病毒。医疗人员可能会通过耐药性检测以确定哪些药物的疗效会降低。耐药性检测分两种: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是对病毒自身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对哪种药物有耐药性;和表型耐药性检测,是将病毒置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中观察它对哪种药物有耐药性。耐药性检测在高收入水平国家较为常见。在开始本综述之前,综述作者并不清楚耐药性检测可以多大程度地减少死亡人数或提高HIV抑制效果。

主要结果

Cochrane系统综述作者对2018年1月26日前所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最后纳入了11项随机对照试验(发表于1999年至2006年间),涉及共2531名受试者。这些试验仅纳入可检测HIV病毒携带者,不管其是否正在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均没有试验纳入第一次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的研究都是在欧洲,美国或南美洲进行的。七项研究使用了基因型检测,两项使用了表型检测,两项使用了全部两种检测。仅一项研究受到耐药性检测公司的基金资助。

耐药性检测可能对死亡率(中等质量证据)或AIDS进展(中等质量证据)几乎没有影响。耐药性检测可能提高抑制HIV病毒复制成功率(低质量证据),但是对CD4细胞(被HIV感染的细胞)计数可能几乎没有影响(中等质量证据)。耐药性检测对出现药物副作用的人数几乎没有影响(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对发生新的机会性感染人数或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结论

对于治疗无效的人,通过耐药性检测选择新的治疗方式可使HIV病毒受到抑制,以血液检测为指标,但对减少死亡率或控制AIDS进展可能没有帮助。耐药性检测对第一次接受HIV治疗的患者是否有帮助,这一点尚不确定,因为没有研究对此进行评估。这些结论是基于12年前的研究,并且研究中几乎没有纳入中低收入国家的受试者。

作者结论: 

12年前或更早的研究显示,对于经历过病毒学失败的患者,耐药性检测可能会改善病毒学失败的结局。没有未接受治疗患者的相关证据,就死亡风险或AIDS疾病发展进程而言,耐药性检测没有对患者关注的这些利益进行阐释。此外,这些试验纳入的受试者中几乎没有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患者。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耐药性与其治疗效果相抵消,这经常导致病毒学失败以及死亡。在治疗开始或治疗失败时可能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耐药性检测以提示ART治疗方案的选择。耐药性检测(基因型或表型)广泛应用于高收入国家,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除外。本系统综述总结了耐药性检测对尚未接受治疗或正在接受治疗的HIV携带者的相对优势。

研究目的: 

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耐药性检测(基因型或表型)减少HIV阳性人群死亡率或发病率的疗效进行评估。

检索策略: 

本综述尝试通过对电子数据库和会议论文集的检索找到2018年1月26日之前所有的相关研究,不受语言和发表状态的限制。本综述检索了MEDLINE,Embase,Cochrane中心试验注册库(CENTRAL),Cochrane图书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ICTRP)以及ClinicalTrials.gov,截止到2018年1月26日。此外,也检索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健康科学文献(LILACS)和科学网(Web of Science)1996年至2018年1月26日已发表的文献。

纳入排除标准: 

本综述纳入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对HIV感染人群(不考虑治疗进度)是否进行耐药性检测进行对比的观察性研究。

研究关注的主要结局是死亡率和病毒学失败。次要结局包括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变化,AIDS临床症状进展,二次或初次机会性感染情况,病毒载量的变化以及生存质量情况。

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综述的两位作者对每篇文献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独立进行评估。使用标准数据提取表对纳入的每一项研究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同时对耐药性检测的类型(表型或基因型),专家对耐药性检测的解释性意见以及年龄(儿童、青年相对于成人)进行亚组分析。综述作者遵照标准Cochrane方法学流程。

主要结果: 

11项随机对照试验(发表于1999年至2006年)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2531名受试者,所有试验纳入的受试者都接受过ART治疗。其中没有观察性研究。随访期长短,研究背景,耐药性检测类型都有很大不同。随访时间从12到150周不等,所有研究均在欧洲,美国或南美洲进行。七项研究使用了基因型检测,两项使用了表型检测,两项使用了全部两种检测。仅一项研究受到耐药性检测公司的基金资助。

耐药性检测对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风险比0.89,95%置信区间0.36到2.22;5项试验,1140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可能轻微减少病毒学失败的数量(风险比0.70,95%置信区间0.56到0.87;10项试验,1728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对CD4细胞计数(平均差-1.00个/mm³,95%置信区间-12.49到10.50;7项试验,1349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或者AIDS疾病进程(风险比0.64,95%置信区间0.31到1.29;3项试验,809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几乎没有影响。耐药性检测对不良事件几乎没有影响(风险比0.89,95%置信区间0.51到1.55;4项试验,808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可能会减少病毒载量(平均差-0.23,95%置信区间-0.35到-0.11;10项试验,1837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对初次机会性感染或生存质量进行报告。统计学意义上结局间无显著异质性,I²统计值处于0到25%之间。此外,耐药性检测类型(基因型相对于表型),针对检测干预措施的专家意见以及受试者年龄间无亚组效应。且在将高偏倚风险或偏倚风险不明的研究与低偏倚风险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时,死亡率的结果是一致的。

翻译笔记: 

译者:王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 审校:田紫煜(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2019年1月5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