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干预: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与天然牙齿一样,由于牙龈疾病(种植体周炎),种植体也会脱落。本综述探讨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阻止种植体周炎。
共纳入了9项研究,评价了8种不同的治疗方式。1项短时间(4个月)的小型研究表明,除了对受影响的种植体进行深层手动清洁外,局部应用抗生素,还可以使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种植体牙周袋减少0.6 毫米。另1项为期4年的小型研究表明,相比合成材料的种植体,使用具有可吸收屏障的动物来源的骨替代物的种植体,PPD减少1.4毫米。大多数测试更复杂,更昂贵的疗法的试验都没有显示出比受影响植入物周围的深层机械清洗更具任何统计学或临床显著优势。总之,目前,没有太多的证据可以确定哪种方法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最有效方法。这并不是说当前使用的干预措施无效。

作者结论: 

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这可能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最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并不是说当前使用的干预措施无效。

1项尚不清楚偏倚风险的小型试验表明,在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中,除人工龈下清创术外,局部抗生素的使用还与4个月内PAL和PPD的0.6mm改善有关。另1项小型的有高偏倚风险的单项试验表明,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相比纳米晶羟基磷灰石,使用具有可吸收屏障的Bio-Oss,经过4年后,PAL和PPD改善了约1.4毫米。这4项试验中没有证据表明,更复杂、更昂贵的疗法比以简单的龈下机械清创术组成的基本对照疗法更有益。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研究表明,对于某些测试过的干预措施,在多达100%的治疗病例中提示种植体周围炎复发。由于这可能是慢性疾病,因此可能需要再次治疗。未来需要设计良好,更大规模、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RCTs。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它们周围的组织保持健康。细菌斑块的积聚会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改变,并可能导致其进行性破坏(种植体周围炎)并最终导致种植失败。针对种植体周围炎已有不同的治疗策略,但是尚不清楚哪种最有效。

研究目的: 

探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口腔健康试验注册资料库、CENTRAL、MEDLINE和EMBASE。手工检索了一些牙科期刊。我们检查了已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以及相关综述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以获得手工检索期刊之外的研究。我们写信给所有已纳入的RCTs的作者、不少于55个牙科植入物制造商以及一个互联网讨论组,以查找未发布或正在进行的RCTs。检索没有语言限制。上次电子检索是在2011年6月9日进行的。

纳入排除标准: 

所有RCTs均比较了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药物或干预措施。

资料收集与分析: 

由两位综述作者独立进行合格文献的筛选、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以及资料提取。我们联系了研究作者以获取缺失的信息。结局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s, MD),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s, RR),并使用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对各研究之间的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进行评价。

主要结果: 

我们发现了15项符合条件的试验,排除了6项。其中9项纳入的研究比较了以下干预措施:不同的非手术干预措施(5项试验);非手术干预的辅助治疗(1项试验);不同的外科手术(2项试验);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1项试验)。随访时间从3个月到4年不等。没有研究被判定为低偏倚风险。

在2项小型试验中观察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这些试验存在尚不清楚或高风险的偏倚。在第4个月时,在植入物周围丢失至少50%骨的患者中,局部清创性辅助人工清创术显示出平均探诊附着水平(probing attachment levels, PAL)改善了0.61毫米(95%CI [0.40, 0.82],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s depths, PPD)减少0.59毫米(95%CI [0.39, 0.79])。在4年后,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材料相比,用Bio-Oss和可吸收屏障作为植入物的周围骨缺损> 3 mm患者获得1.4 毫米的PAL(95%CI [0.24, 2.56])和1.4 毫米 PPD(95%CI [0.81,1.99])改善。

翻译笔记: 

译者:李玉琦,审校:杨鸣,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0年6月7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