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成人和儿童通气的湿热交换器与加温湿化器的比较

系统综述问题

湿热交换器或加温湿化器是否更有效地预防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成人、儿童或婴儿出现的气道阻塞和肺炎等并发症。

研究背景

当使用机械通气来保持危重患者的有效呼吸时,必须通过人工方式对上呼吸道进行加湿。湿热交换器和加温湿化器是最常用的人工加湿方法。两者都具有特定的优点和缺点,例如,湿热交换器被认为更有可能导致气道阻塞,而加温湿化器则与肺炎(一侧或双侧肺组织肿胀(炎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特征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7年5月的研究。我们在本系统综述中纳入了34项试验,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2848名受试者。大多数试验(27项)是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的,其中1项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其余7项研究是在手术室完成的。有3项研究的受试者是婴儿,其余为成人(平均年龄为40至69岁)。

主要研究结果

与通过加温湿化器通气的成人相比,通过湿热交换器通气的成人在气道阻塞、肺炎或死亡发生率方面总体上没有差异。有证据表明,使用捕获水分较少的湿热交换器可以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没有足够的信息对儿童或婴儿使用这两种方法做出任何结论。

证据质量

该证据的总体质量较低,很难对这些结果充满信心。

作者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HME和HH在气道阻塞、肺炎和死亡率等主要结局方面没有差异。然而,该证据的总体质量低,很难对这些结果充满信心。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比较HME和HH,特别是在儿科和新生儿群体中,但还需要研究来更有效地比较不同类型的HME以及不同类型的HH。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当患者无法自主充分呼吸时,有创通气可用于辅助或替代呼吸。由于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会绕过上呼吸道,呼吸系统不再能够加热和润湿吸入的气体,这可能会对已经需要辅助呼吸的患者造成额外的呼吸问题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气体被人工加热并加湿。主要有两种加湿形式,湿热交换器(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s, HME)或加温湿化器(heated humidifiers, HH)。两者都具有潜在的获益和优势,但尚不清楚HME或HH在预防与机械通气有关的一些负面结局方面是否更有效。本系统综述最初于2010年发表,并于2017年更新。

研究目的: 

评价湿热交换器或加温湿化器是否更有效地预防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并确定受试者的年龄组、加湿时间、HME类型以及通过气管切开术提供的通气对这些结果是否有影响。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7年5月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和CINAHL中的研究,以确定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和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及相关系统综述。没有对语言进行限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在接受有创通气的成人和儿童中比较HME与HH的RCTs。我们纳入了随机交叉研究。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评价了每项研究的质量并提取了相关资料。如果有可能,我们通过meta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对于二分类结局,我们计算了风险比(risk ratio, RR)和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对于连续变量的结局,我们计算了平行研究的均差(mean difference, MD)和95% CI,或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和95% CI。对于交叉试验,我们使用相关估计来计算MD和95% CI,以校正配对分析。我们旨在根据受试者的年龄组、接受加湿的时间、HME的类型以及是否通过气管切开术进行通气进行亚组分析。我们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确定试验质量是否对meta分析结果有影响。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34项试验,涉及2848名受试者;其中26项研究采用平行组设计(2725名受试者),8项研究采用交叉设计(123名受试者)。只有3项纳入研究报告了婴儿或儿童的资料。还有2项研究(76名受试者)等待分类。

人工气道阻塞(RR=1.59, 95% CI [0.60, 4.19];2171名受试者;15项研究;I 2 = 54%);死亡率(RR=1.03, 95% CI [0.89, 1.20];1951名受试者;12项研究;I 2 =0%)或肺炎(RR=0.93, 95% CI [0.73, 1.19];2251名受试者;13项研究;I 2 =27%)方面总体无统计学差异。有证据表明,与HH相比,疏水性HME可降低肺炎风险(RR=0.48, 95% CI [0.28, 0.82];469名受试者;3项研究;I 2 =0%)。

证据的总体GRADE质量低。尽管选择和检测偏倚总体方法学偏倚风险不明确,随访风险低,但选择适合HME的研究受试者,以及在一些研究中将受试者从HME组中移除,使得本系统综述的研究结果难以推广。

翻译笔记: 

译者:杨思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原审校:张晓雯(北京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更新审校:宋英琼(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翻译硕士),2024年2月2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