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可能无效

病毒感染偶尔会引发心肌炎(心肌的炎症和坏死),从而导致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最初可能出现一些类似于流感的症状,随即演变为非特异性胸部不适、呼吸急促或心悸等症状。大多数患者能够自愈,但少数其他患者的心脏问题可能会持续存在,需要药物来干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死亡。

关于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还存有争议。本综述作者全面地检索了医学文献,共纳入了8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共计719名受试者。这些试验都以常规治疗加激素治疗为试验组,不含激素治疗的组为对照组。激素治疗并未降低心肌炎患者的死亡率,虽然研究发现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但由于试验质量低且规模小,只能将这一证据评估为低质量。还需进一步试验以比较激素和安慰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本综述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结论: 

皮质类固醇不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炎伴低LVEF患者的死亡率。皮质类固醇可能会改善心脏功能,但由于试验质量低且规模小,这一发现的证据质量较低。应设计更严谨的高质量、大规模RCT,以确定皮质类固醇对病毒性心肌炎是否有疗效。还应谨慎评估不良事件。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伴随心肌细胞坏死。实验证据表明,病毒感染心肌后会触发自身免疫机制,导致心肌发炎、坏死。但关于皮质类固醇能否作为免疫抑制剂来控制心肌炎,还存有争议。

研究目的: 

原有系统综述已更新。本综述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估皮质类固醇治疗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次要研究目的是确定皮质类固醇的最佳剂量。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 Library的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2012年12月第7期),MEDLINE OVID(1946年至2012年7月第2周),EMBASE OVID(1980年至2012年第29周),BIOSIS Previews(1969年至2012年7月),ISI Web of Science(1970年至2012年7月第20周),以及LILACS(自创刊至2012年7月25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创刊至2012年12月31日)。我们对试验没有任何语言限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为皮质类固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为无干预措施、安慰剂、支持疗法、抗病毒药物治疗或常规治疗;或试验组为皮质类固醇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其他疗法单独治疗。不限制盲法、发表状态或语言。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研究结果以危险比(risk ratios, RR)和平均差(mean differences, MD)为指标,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都为95%。

主要结果: 

本次更新共纳入了8项RCT。试验规模都较小,方法学质量都较低。38%的受试者接受了病毒检测,其中56%的人检测结果为阳性。皮质类固醇组和对照组间的死亡率差异并不显著(RR=0.93,95%CI [0.70, 1.24])。在1至3个月的随访中,皮质类固醇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高于对照组(MD=7.63%,95%CI [4.94, 9.79]),但两者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两项皮质类固醇组受试儿童人数为200人的试验观察到了LVEF改善情况,(MD=9.00%,95%CI [7.48, 10.52]),但心脏的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功能级别和左心室终末期收缩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stage systole diameter, LVESD)没有变化。在受试者人数较少的试验中,证据表明皮质类固醇组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creatine phosphokinase, CPK)(MD=-104.00U/L,95%CI [-115.18, -92.82])和磷酸肌酸同工酶水平(creatine phosphate MB, CKMB)(MD=10.35U/L, 95%CI [8.92, 11.78])相较于对照组有所下降。缺少有关不良事件的资料。

翻译笔记: 

译者:毛慧(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英语专业医学方向),审校: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2年10月2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