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腔内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脂肪与其他物质的堆积。有几种方法被用来去除这些堆积,包括一种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PTCRA)的手术。PTCRA使用小型的旋转装置从冠状血管内选择性的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堆积。本综述旨在确定与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PTCRA是否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进行本综述很重要,因为与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PTCRA是否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仍不清楚。本综述分析了12项研究的数据,表明支持PTCRA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规使用的证据有限;然而,这一方法仅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对于那些有复杂病变的患者,与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PTCRA可能会提供一些益处。本综述也表明与接受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患者相比,接受PTCRA的患者更可能在手术期间出现穿孔。本综述受到研究数量小和一些研究报告数据不足的限制。

作者结论: 

当传统的PTCA可用时,PTCRA似乎不会带来额外的益处。已发表的证据有限,并且没有长期的数据支持PTCRA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规使用。与单独使用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PTCRA/PTCA不会导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但是患者更可能经历血管痉挛、穿孔和暂时性血管闭塞。在特定患者中(例如不适合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具有结构复杂病变的患者或具有PTCA失败的病变的患者),PTCRA可能实现在后续手术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血运重建。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这是首次发表于Cochrane图书馆2003年,第4期的“经皮腔内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系统综述的更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rotational atherectomy, PTCRA)使用研磨钻去除冠状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旋转时,钻头有选择地去除硬组织。PTCRA已经被用来代替球囊血管成形术并与其联用来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与其他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式相比,其持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目的: 

评价PTCRA对冠状动脉非复杂和复杂病变(例如开口、长或弥漫性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

检索策略: 

对于原始综述,我们检索了心脏组专业注册库(Heart Group Specialised Register);截止至2001年第2期的Cochrane图书馆;和MEDLINE、CINAHL、EMBASE和截止到2002年12月的Current Contents并查看了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对于当前的综述,我们检索了从2002年到2012年的同一注册库,并查看了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将PTCRA与安慰剂、不进行治疗或另一种干预措施进行比较,并排除了交叉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了研究的偏倚风险。数据由两位综述作者独立提取。我们要求试验作者在遇到数据丢失情况时提供信息。数据摘要使用风险比(Risk ratios,RR)和加权平均差。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12项试验,涉及3474名受试者。由于缺乏发报告数据,大多数文章的总体偏倚风险尚不确定;然而,作者确定这不太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大多数结局是客观的。没有证据表明PTCRA在改善非复杂病变患者与后续方面的有效性。在复杂病变中,与单一接受PTCA的患者相比,接受PTCRA联合球囊血管成形术(PTCA)(PTCRA/PTCA)的患者在六个月时(RR=1.05;95%CI [0.83, 1.33])的再狭窄率与一年时(RR=1.21;95%CI [0.95,1.55])的再狭窄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尚未在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中检查到区分复杂病变的形态学特征。PTCRA在支架内再狭窄中的有效性的证据尚不清楚。

与单一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PTCRA/PTCA不会造成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急诊心脏手术或死亡)发生风险的显著增加(RR=1.27;95%CI [0.86, 1.90])。与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PTCRA的血管造影可检测到的血管痉挛风险是其9倍(RR=9.23;95%CI [4.61, 18.47]),穿孔风险是其4倍(RR=4.28,95%CI [0.92, 19.83])和大约两倍暂时性血管闭塞的风险(RR=2.49;95%CI [1.25, 4.99])然而血管造影可见的动脉夹层(RR=0.48;95%CI [0.34, 0.68])和用作救助手术的支架(RR=0.29;95%CI [0.09, 0.87])不太常见。

翻译笔记: 

译者:寻慧佳(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英语班医学方向),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10月10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