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溶栓输注技术

研究背景

肢体血流量突然减少(急性肢体缺血)通常是因血凝块(血栓)阻塞动脉或旁路移植物所致。严重急性缺血时,如果血流在几小时内得不到恢复,就会对肌肉和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就必须截肢,病况会危及生命。输入破碎血凝块的药物(溶栓)可通过分散血凝块来恢复血流;此法比开放手术侵入性小。

是哪种溶栓输液体技术比另一种好?

我们想知道,是否有任何输入破碎血凝块药物的方法比其他方法带来更多益处,在重要结局如预防截肢和死亡、恢复血流和减少给药持续时间方面;以及是否有任何技术比另一种造成更大伤害(如卒中或出血)?

我们如何找到并评价证据?

首先,我们检索了医学文献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这些临床研究中的受试者被随机分至两个或多个治疗组。此类研究可提供有关治疗效果的最稳健的证据。我们随后比较了试验结果并总结所有的研究证据。最后,我们评估了证据质量如何。为此,我们考虑了多种因素,如研究实施方法、样本量以及不同研究发现间的一致性。根据我们的评估,我们将证据质量分为极低、低、中等或高。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9项RCTs,671名受试者的缺血严重度不同,皆被随机分配以接受不同的输注技术进行溶栓治疗。这些研究采用的试验设计非常不同,这妨碍了数据的合并。2项研究比较了采用不同溶栓剂的动脉内和静脉内给药。6项研究比较了高剂量和低剂量方案,或连续输入和强力输入(脉冲喷雾)方案。研究并未提供对高剂量或低剂量的界定,使用不同的药物,有无高剂量药物(推注)对血凝块的初始处理,以及药物是送入动脉还是血栓。1项研究比较了额外用抗血小板药物与溶栓治疗。

来自个别研究的有限极低和低质量证据提示,将溶栓剂送入血栓可见有更大获益:全身静脉溶栓不如动脉溶栓更有效。“高剂量”和“强力输注”技术,或采用辅助药物如血小板糖蛋白IIb或IIIa拮抗剂,可能会加速溶栓,但这些技术通常更费力,而且似乎与出血并发症增加有关,这是与低剂量方案相比,无证据表明它们会改善结局(如降低截肢率)。在用高剂量的溶栓剂初始化血栓后,“低剂量连续输注”是劳动强度最低的技术。溶栓似乎是肢体受威胁边缘的患者可接受的治疗(卢瑟福IIa级),但因出血、卒中和死亡风险,对无肢体缺血威胁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溶栓治疗(卢瑟福I级)。可缩短血流恢复时间的方案可能允许对肢体即刻受威胁(卢瑟福IIb级)的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研究发现。

证据的时效性如何?

本Cochrane综述的证据截至2020年10月20日。

作者结论: 

尚无充分的证据显示,有任何一种溶栓方案在无截肢存活、截肢或30天死亡方面比任何其他方案更有益处。需要手术或输血的脑血管意外率或大出血率在各方案间未见明显差异,但高剂量和IV方案可能更频繁发生。此证据受限于极低质量证据。小出血可能更常见于高剂量和IV方案。

在此情形中,与手术相比,溶栓可能是处于肢体受威胁边缘(卢瑟福[Rutherford]分级为IIa)的患者可接受的治疗。由于存在严重出血、脑血管意外和溶栓导致死亡的风险,建议对无肢体缺血威胁(卢瑟福I级)的患者慎用。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急性肢体缺血通常是因血凝块阻塞动脉或旁路移植物所致。严重急性缺血时,如果血流在几小时内得不到恢复,就会对肌肉和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就必须截肢,病况会危及生命。输注破坏血栓的药物(溶栓)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有用工具。纤溶药物用于分散血凝块(血栓)以清除动脉闭塞并恢复血流。溶栓比手术的侵入性小。有多种技术用于纤溶剂的给药。这是对2004年首次发表的综述的更新。

研究目的: 

比较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外周动脉溶栓治疗期间所用输注技术的效果。

检索策略: 

Cochrane血管文献检索信息专员(Cochrane Vascular Information Specialist)检索了Cochrane血管专业注册库(Cochrane Vascular Specialised Register)、CENTRAL、MEDLINE、Embase和CINAHL数据库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和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截至2020年10月20日。我们检查了参考文献以找到更多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所有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研究针对纤溶剂输注技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比较。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采用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步骤。我们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所纳入试验的偏倚风险。我们使用GRADE评价证据质量。对于二分类结局,我们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由于临床异质性,我们未能进行meta分析,因此我们就报告了结果并进行了叙述性比较。感兴趣的主要结局是无截肢生存或保肢、截肢、死亡、血管通畅、溶栓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及大出血和小出血。

主要结果: 

本次更新纳入了9项研究共671名受试者。这些试验涵盖多种输注技术、剂量方案和辅助药物。我们根据所评估的技术类型(例如,静脉内和动脉内输入药物、“高”和“低剂量”药物方案、连续输入和“强力输入”药物、使用辅助抗凝药物)对试验进行分组。我们评估的证据质量为极低,是因为个别研究所报告的相关临床结果的把握度有限,研究人群小且有异质性,各研究在缺血严重度和持续时间方面的纳入标准有差异,结局测量有很大不同,纤溶剂也有区别。这种异质性妨碍了数据合并以作meta分析。

未见有任何方案显示,在无截肢生存(30天)、截肢或死亡方面带来益处。血管通畅方面,动脉内(intra-arterial, IA) 输注比静脉内(intravenous, IV)输注更可能完全成功(OR=13.22,95%CI [2.79, 62.67];1项研究,40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IV输注更可能导致放射失败(OR=0.02, 95%CI [0.00, 0.38];1项研究,40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由于各组例数少,且组间有设计差异,因此不可能就一种技术是否比另一种更有优势而做出结论。未见任何治疗策略明确影响并发症,例如脑血管意外或大出血需要手术或输血。与动脉内输注相比,小出血并发症更常见于全身(静脉内)治疗(OR=0.03, 95%CI [0.00, 0.56];1项研究,40名受试者),与低剂量治疗相比,则更常见于高剂量治疗(OR=0.11, 95%CI [0.01, 0.96];1项研究,63名受试者)。

来自个别试验的有限证据似乎表明,高剂量和强力输入方案缩短溶栓持续时间。有1项试验,高剂量组的中位输入持续时间为4小时(范围自0.25至46小时),低剂量组则为20小时(范围自2至46小时)。第2项试验,脉冲喷雾治疗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20分钟(范围自40至310分钟),与之相比,低剂量输入的中位时间为25小时(范围自2至60小时)。第3项试验,脉冲喷雾治疗中位时间缩短至195分钟(范围自90至1260分钟),相较于连续输入1390分钟(范围300至2400分钟)。然而,未见任何哪项研究显示,30天时的保肢改善或截肢率获益是与药物输注技术有关。同样,未见有研究报告脑血管意外或大出血的发生有明显的差异。尽管“高剂量”和“强力输入”技术比“低剂量”输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血管通畅,但可能会有更多小出血并发症(分别为,OR=0.11, 95%CI [0.01, 0.96];1项研究,72名受试者;以及OR=0.48, 95%CI [0.17, 1.32];1项研究,121名受试者)。使用辅助血小板糖蛋白IIb或IIIa拮抗剂并未改善结局,且结果受限于纳入了无肢体缺血威胁的受试者。

翻译笔记: 

译者:臧渝梨(Cochrane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12月2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